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城市创新作为准公共产品,会受到政府间策略互动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2019年我国246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看,以单一GDP为发展标的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不利于本地城市创新,并对周边城市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标的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有利于本地城市创新,并对周边城市创新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城市创新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对城市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时期看,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2014年—2019年间更加明显;分城市等级看,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创新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创新产生不同影响。今后可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重视地方政府竞争示范效应、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标的、鼓励城市之间创新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昌市金川区为例 ,论述了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产业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金昌市金川区要加快产业创新 ,应当以城市经济为中心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 ,立足于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整合资源要素 ,以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为重点 ,聚集城市、经营城市 ,突出发展城市 ,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经济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方东华 《宁波通讯》2012,(10):60-60
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口标后,国内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标。宁波是全国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奋斗目标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就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六年来,宁波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4.
城市创新生态是指城市中政府、企业、机构及人等行为主体的创新过程中所依赖的城市基本"生态"状况。城市创新生态对于城市创新因素积聚,促进城市内部创新行为主体创新行为有重要作用。各城市创新生态具有不同的特色,创新生态水平也不同。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基于问卷、访谈及数据统计资料,通过建立测度城市创新生态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广州与深圳城市综合创新生态水平基本处于相当地位,广州略优于深圳。在城市创新生态的各个具体方面上,广州与深圳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5.
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构建以深圳、广州为双核,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双轴,整合珠三角9个城市创新资源的“珠三角创新圈”,为推动珠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和地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现代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一批城市积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运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各地区纷纷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改革》2006,(10)
在界定创新型城市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主体的角度,将创新型城市的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从创新要素的角度,将创新型城市的模式划分为知识创新型、技术创新型、产业创新型和制度创新型。在创新型城市和城市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创新型城市强调城市创新系统的完备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而城市创新强调区域层面的创新活动或过程。  相似文献   

8.
韧性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性科技创新技术的运用可助推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助推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内在机理,以逻辑分析为前提,机理探究为支撑,将科技创新嵌入韧性城市建设的六个维度,从设施韧性建设全面化、信息韧性建设系统化、经济韧性建设高质化、生态韧性建设绿色...  相似文献   

9.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城市科技创新基本理论框架的分析基础上,文章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四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对全国288个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全面刻画中国城市创新地理,助力每个城市在全国创新版图下找到自身生态位。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呈现五大特征,面临三大挑战。最后,文章提出城市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中应平衡好增量与存量、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五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竞争力源于城市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和转化能力.知识产权制度以产权确认和交易功能及对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导向功能参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本文从创新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机理,构建知识产权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空间视角,分析源头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产业创新系统形成的作用,以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链构建及深圳信息通信枢纽城市特点对比为例,研究两地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的实际效用,给出合肥在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过程中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体系由以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为核心的知识创造子系统,以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子系统,以企业主体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子系统等构成。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在区域层次上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当前宁波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中心目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创新价值链,营造区域创新友好环境,加快建立具有鲜明宁波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城市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主要载体。从城市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视角,选取了6个层面9个指标作为创新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中国16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了聚类分析和基于非导向的SE-SBM模型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14—2016年的城市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通过Tobit面板回归对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北京的创新能力最高,16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创新效率差异正在扩大,大部分城市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效率,需要完善相应的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激发城市内生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郑亚军 《发展》2012,(1):33-33
近年来,嘉峪关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1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以来,我们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主线,  相似文献   

15.
对于城市和地区,创新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惟一出路。然而,在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出的全球46个技术创新中心中,中国大陆一个也没有。这表明,中国区域和城市创新能力还处于中下等水平。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后工业化国家凭借其坚实的创新体系,确立了其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这一事实说明:城市亟须构建与国家创新体系相一致的城市创新体系,以迎接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城  相似文献   

16.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思莹  李政 《南方经济》2020,39(5):49-64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8.
围绕“老城更新、老城创新”的“硅巷模式”,基于城市硅巷建设水平和创新成效的评价现实需求,文章针对硅巷典型特征,设计构建了更新力、产聚力、创新力、融合力和影响力5个维度的城市硅巷创新指数“五力”评估模型,以南京秦淮硅巷为例,对硅巷创新指数进行了测算评估和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城市硅巷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即依托城市中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非主体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构成的创新体系和环境,优化整合创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要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边江璐 《北方经济》2013,(6):42-43,51
近年来,杭州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北京、上海等一些兄弟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从其跻身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对进一步深入开展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