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东北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炎君 《价值工程》2013,(27):297-298
近年来为了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幅度的调减森林采伐量,国有林区职工的生产生活随着森林采伐量的下降而降低,而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增加林业附加值,提高林区职工收入,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纪书怀     
1998年启动的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全社会对林业地位、森林作用认识的一次飞跃。国家对国有重点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森工企业的主营方向,缓解林区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可见该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是工程成败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不仅要考虑近期的情况,而且要考虑长期的情况;不仅要考虑森林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森林本身的外部环境特点.因此,要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有科学的森林经营规划.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海波  刘巍 《活力》2010,(10):238-238
以“减轻税费,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集体山林林地权属不清、税费负担过重、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激活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在深层次上,现行的集体林区森林培育体系已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造成采伐迹地无法更新的危机,集体林区森林培育资金陷入困境。应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自我循环机制,促进林区的自我循环、自我发展,实现林业在相持阶段森林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高云喜  洪霞 《活力》2008,(4):58-58
几年来,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敢于创新,打破了公有制造林一统天下的国有经营体制,大力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确定合理经营方式,深入宣传、示范带动、科学管理,营造民有林5860亩,彻底实现了国有林业与非公有制林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了和谐林区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把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工程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推动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有林区森林实施可持续经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林场在我国林区占有重要地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审计与会计》2011,(6):F0003-F0003,F0004
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大型Ⅱ类森工企业,隶属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林业局位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麓。滨绥铁路和301国道从局址穿过,局址在尚志市苇河镇一里地。苇河林业局属重点国有林区。施业区经营面积191417公顷,全局森林覆盖率84.4%。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最集中、资源比较丰富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林区过去长期过渡采伐,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大量锐减,林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可采资源已近枯竭,生态环境达到相当脆弱的程度。因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已刻不容缓。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实施后,大兴安岭林区实行了由过去的以采伐利用天然林向森林经营管护和采伐利用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使森林资源的数量得到增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结构趋向合理,天然林资源得到真正的休养生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林区生态与发展,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国家对森林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森林法》明确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因此,超限额采伐便是违法行为。森林实行有计划的限额采伐,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样也是我们审计机关在天保工程中重点审计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林业实施森林抚育的重大意义 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防线,它对于维护陆地上的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森林经营已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森林抚育作为森林经营的重要环节,国家已将其作为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主要内容,将加快提升森林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现从单纯保护向保育并举转变。因此,加强森林抚育已成为林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开展森林抚育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林区职工的收入。总之,森林抚育的实施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掌握森川林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种类、数量与质量及分布情况,为指导林业生产、编制林业规划、计划及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分类经营等提供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为林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使林区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区实施林业产业化的基础,实施林业产业化就是要理顺林业各产业间的关系,保证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林业分类经营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岢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叶丹丹  安磊 《活力》2012,(23):47-47
我国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森林资源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制定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审核并监督森林资源的使用等.为了加强对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我国陆续在森林资源集中连片的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和西南西北国有林区的部分省(自治区)建成136个大中型森工企业,同时,在全国建成了4200多个国有林场.这些林业局和林场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木材并培育了大量后备资源.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林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  相似文献   

17.
张秀梅  高宏 《活力》2011,(6):36-36
近年来国企改革证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效益低下的原因.除了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外,最主要的就是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太大,而效率与效益又太低。国有林区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它决定了国有林区经济结构重构的政策背景。一、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林区现状第一,林业的新定位是根本性依据。它决定了国有林区经济结构重构的政策背景。其实林业的新定位并非是在某一天创生的。  相似文献   

18.
孙建 《活力》2006,(2):213-213
我省是林业大省,森林面积和蓄积均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省林业由地方林业、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公司三家构成,省林业厅是全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我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东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东南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三大片林区。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其中,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约占全国的12%。全省森林蓄积15.5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2%,位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第六位。我省的森林构成了东北乃至华北地区天然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而林业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却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和参预这场历史性的经济革命?作为林业,可否从以下四个方面作起呢?! 一、国有林区发展基础在林业局为何说国有林区发展基础在林业局?人们知道,几十年来,林区的林业局是以木材生产为主业,却忽  相似文献   

20.
一、依托林区资源,大力开发转岗分流再就业岗位 (一)"依林"开发,拓增就业空间.配套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林业富余职工依托广阔的林下空间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利用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转制安置林区下岗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