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春秋霸主齐桓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觅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与管仲处理。大凡有人向他请示工作,他一概回道“去同仲父说”,自己乐得轻松自在。管仲病重,齐桓公一下没了主意,急忙跟他谈起接班人的问题。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应当说,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奉献给桓公的“礼物”是极其昂贵的,可谓“忠心耿耿”,自然成了接班人的首要人选。然而,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评价易牙…  相似文献   

2.
徐丽霞 《乡镇论坛》2010,(12):11-11
齐国有个叫易牙的厨师.专管齐桓公的饮食。他是个奸佞小人。一天.齐桓公对他开玩笑.说自己尝尽了天下的美食.却从不知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牢记在心,念念不忘要用人肉制作一道菜肴。后来,这个谄媚的家伙罪恶地把自己的孩子杀了.做成一道菜让齐桓公品尝。齐桓公开始还觉得美味,后来一听是人肉.不由得感到恶心.可是齐桓公的想法也很奇特,他居然认为:易牙杀子是为了自己,可见他爱我胜于爱他的亲骨肉。  相似文献   

3.
说口     
某报刊登一幅漫画——“吓”基层。画面是某基层单位一位领导正接电话,吓得热汗如注,只因传来的话是“检查团中午赶到,至少准备 6桌酒菜 !”下基层与“吓”基层,只是一字之差,字义截然不同。“吓”字构字之妙就在于多了一小“口”,这张万万小看不得的“口” !   口,本是人体五官之一,但它确实有别于眼观事、鼻呼吸、耳听音的单一功能。首先,口的吃功便能令世人观止。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口便是一例,他的口吃过龙须宴、凤爪宴、百海宴、千山宴,唯独没吃过人肉宴。他的宠臣——高级烹调师易牙就把亲生的小儿子蒸了给他吃,齐桓公本…  相似文献   

4.
袁建胜 《中国企业家》2011,(23):I0030-I0031
人在绿中,绿在心中,这不仅是朗诗感受到客户的需求而推出的产品,更是朗诗人对于自身的理解和正在践行的诺言。王琳经历了公司“绿化”的全部进程,并在用自己的对于绿色的理解,“绿化”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5.
杨光 《中外管理》2005,(5):48-48
哲理的故事 堪称“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痴迷的美食家。只不过谁也想不到,名震天下的齐桓公,居然会死在“吃”上。  相似文献   

6.
伦敦奥运会后,依然如前,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金牌强国”而不是“体育强国”,他们觉得中国人依然存在着那种只许胜不许败、只许第一不许第二的金牌情结。各个媒体、赞助商给金牌和银牌、铜牌得主的巨大待遇差距,中国体育运动在民间的普及之弱,部和奥运会上中国取得的奖牌数和奥运精神有很大出入。  相似文献   

7.
古事新说     
在中国古代史中,许多仁人志士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善于用人的美德留芳千古,被后人称颂。其中齐桓公、曹操、孙权在用人上“忘短贵长”的一些故事,说来很耐人寻味。官渡之战,曹操乌巢劫粮后,把袁绍打得大败。曹军在打扫战场时,从袁绍丢弃的图书、车仗、金帛中,检出书信一束,这些书信全是曹营里的人暗中与袁绍勾结的书信。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可逐一点对姓  相似文献   

8.
从兵败北京,到把中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场,日本“席丝”优衣库如何逆袭 优衣库在日本的故事里是这样演绎的:一个每天挤地铁上班的普通男子,穿着优衣库去约会,被人鄙视。  相似文献   

9.
本期看点     
如果提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最不可或缺?”答案只有一个字:“水。”本期我们将话题焦点锁定在饮用水质量上。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人生活中最大的事件,恐怕要数2010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了。有人断言,南水北调工程的最终成败取决于调来的水质:“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本刊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尽管作为北京未来“水缸”的丹江口水库目前水质尚好,但水库纳污能力却已经接近极限。为此,本期《封面调查》发出《124个排污口合围丹江口》的预警信号。同时我们也看到,为了“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水都”丹江口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地工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水都”几近为一座“废都”。本期我们与您一起关注“水都”、“废都”,这一隐藏在水资源保护话题背后的两难命题。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科技》2009,(26):30-31
在一次培训课上,将要讲到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很多齐国人都穿起了紫色衣服。一时间,紫色衣料价格猛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闻听此状,齐桓公发愁了,于是向管仲讨计,管仲回答:“主公如果想制止这种局面,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同时你还应该对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如果有人穿着紫色衣服来见你,你一定要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齐桓公照方抓药,结果,当天所有的近臣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到第二天,国都临淄已没人穿紫色衣服;第三天,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人了。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露出了会意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汉高祖刘邦认为,听说帝王没有超过周文王的,诸侯盟主没有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只是得到贤人帮助才成就了功名。唐太宗也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魏武帝曹操更是感叹:"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几位帝王在"求贤诏书"中,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才对于成就功名霸业的重要性。那么,古代有为帝王的御人之道,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2.
齐桓公庭燎招士,刘备三顾茅庐,而不少中小企业为何对高科技的“贤才”、“孔明”们敬而远之呢?其“恐”科技人才之“高”的“心病”要如何消除?  相似文献   

13.
赫赫春秋五霸,齐桓公居首。说到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另一个名字——管仲,再进一步还会联想到举荐管仲的鲍叔牙。其实,成就齐桓公霸业的,还有几位幕后人物,其见识其事迹,很值得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职业“商业间谍”,他干的活儿是为受雇老板提供商业情报,分析市场价格趋势,几年下来,靠出售价格情报,由一名贫穷的打工者,成为六七十人的领导者,他资产过百万,即将注册重庆第一家“间谍”公司。他叫曹建平,已经成了当地商家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5.
华商 《企业文化》2012,(12):84-85
“压力山大” “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已经成了当下中国职场人士普遍的焦虑。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了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自杀未遂者中,近四成患有焦虑症。住房、工作、婚姻等成为引发城市居民焦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6.
唐凯林  赵亮 《英才》2003,(2):58-58
微软(中国)的总裁宝座就像受到了神的诅咒一样,接连几任都是“兵败滑铁卢”而惨淡收场,“不得善终”几乎成了微软(中国)总裁的惟一归宿,前任中国区总裁高群耀就曾坦言“这个差使连卖冰棍的老大爷都知道不好干。”  相似文献   

17.
多家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在本月公布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或跳槽率的调查。其中有些让中国人吃惊的是,中国上班族的多项“指标”居然偏低:敬业度仅超过五成,1/3的人老想着“另谋高就”。不少在华有分支机构的外国企业的负责人也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在中国,难的是留不住人”。(7月28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18.
雪娜 《新前程》2007,(12):90-91
莎士比亚说,睡眠是生活筵席中的主要营养。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场“生活筵席”中营养缺失:失眠,成了全球近一半公民的共有疾病。  相似文献   

19.
策人三诀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2007,29(6):F0002-F0002
社会发展与进步,“人”是最核心的要素,“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了重视人、关爱人的“人本精神”。古往今来,所有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无不懂得“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从而演绎出一幕幕以史为鉴的故事。然而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人本”策略是不一样的。本文仅以“适”、“恩”、“恕”,即所谓的“策人三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人无信而不立,企业无信则衰,国家无信则败。时下,普遍存在的信用危机贻害无穷,失信行为像无孔不入的瘟疫一样侵蚀着经济肌体,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率。“毒米、毒菜、毒食糖让人不知该吃什么,假帐、假票、假文凭让人不知该信什么!”参加“两会”的众多代表委员指出:“现在有时会出现讲信用的受到损害,而不讲信用的人却从中得到好处。我们要通过信用评估让那些不讲信用的人成为过街老鼠,要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现象之一:统计竟成玩数字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朱高峰痛斥当前社会上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