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是科技资源管理和实践研究的典型问题,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价值网模型的内涵出发重构了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明确了各运营主体的职责和价值运转关系,有效解决了运行模式不清、平台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然后,对基于价值网的成果转化平台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基于价值网的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益受到关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就是面向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的一种创新体制。从各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平台是否能建立相应有效的组织运行模式。从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入手,探讨行业创新平台的功能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浙江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需求出发,探究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机制与架构,并评估了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研究表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多种创新要素,而且需要完善创新服务支持链,构建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武汉市仍然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本理论和政府主导角色出发,结合国内先进省份的相关实践经验,从资源聚合、企业化运行和外部监管方面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成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 科技创新平台是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工程、核心阵地和支撑力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部署推进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建设,着力打造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社会大众获取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重要途径。构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的推进路径和运行模式。该文首先明确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念和智慧城市内涵、结构特征,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现状,探讨了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SSETS五维架构,提出了构建智能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推进路径,实现公共平台价值供给的模式创新,以及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物品角度对科技基础设施的相关界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基础设施作为进行科技活动的基础条件,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将决定科技活动的最终执行效率。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从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两个特性来界定科技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为进一步探讨科技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月5日, <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08创新公共采购服务平台模式研讨会"在经济日报社召开.各级政府采购采购中心负责人、采购人、行业协会负责人、检测机构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公共采购服务工作,创新公共采购服务平台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公共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2010年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科技金融的实施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公共金融政策和工具,构建区域性公共金融平台,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实现公共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匹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公共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2010年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科技金融的实施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公共金融政策和工具,构建区域性公共金融平台,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实现公共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匹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基于集成动员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理论,针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明晰等问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出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功能集成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流程和成果转化流程两大板块提供相关服务,并构建相关运行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集成化、敏捷化、模块化、高效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9月5日,由《经济》杂志社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08创新公共采购服务平台模式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就进一步做好公共采购服务工作,创建诚信市场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如何建立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立法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 《经济师》2009,(12):66-67
世界各发达国家政府均普遍重视科技资源的广泛共享,目前,各国政府往往通过立法来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作为我国服务中坚的省级大型科学仪器服务平台的立法建设,将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资源共建共享、新购仪器设备评价、服务平台管理,以及运行绩效评估等四个方面构建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重构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从资源集成、价值导向和生态考量3个维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重构模型;并从形成资源节约的区域创新文化、合理引导区域创新资源的流向、将生态标准嵌入区域创新政策、鼓励联盟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打造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方面探讨了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原  王宏起 《技术经济》2008,27(12):36-42
为有效掌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客观地制订区域科技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配置系统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科技指标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在完成效度与信度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拟合结果分析了主体结构及其对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根据我国当前情况采用基于科技计划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唯一能超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为了进一步找出安徽省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华东地区较发达省市之间的差距,应用安徽省骨干企业2004-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构建了评价骨干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科技创新人员组成、社会科技创新投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4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华东地区所有省份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安徽省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构筑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上,我们将从五方面入手: 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在提升、完善和健全已有的4个省级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南浔木业科技创新中心、织里童装技术开发中心、安吉椅业创新服务中心、德清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在特种电磁线、不锈钢制品、生物医药、竹产业、电光源产品、涂装设备检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创新指数及创新指标体系,从微观、宏观与融合特质三大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差距较大,具体可分为3个梯度;各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情况复杂,三大梯度中各省市都存在不同问题,需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环境要素3个维度26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科技创新潜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2)城市群核心区内部“创新圈”逐渐凸显,目前已形成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策源、高新区孵化、多点应用的创新圈格局。(3)交通枢纽和环境优美地带是创新潜力高值地区,形成了两大创新潜力发展轴,呈南北两带集聚。(4)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释力最大的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率,其次是代表创新人才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以上人口数量,代表产业结构的第二产业占比比第三产业占比的重要性突出,代表创新投入的人均公共预算支出的解释力最低。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共性技术是在多个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合适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产业共性技术成功研发和扩散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协同创新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是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新型组织模式,这些创新组织模式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模式的实施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还需要与区域、行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