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35个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于生活性服务业,并且其内部各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科技、物流、房地产业始终保持着突出的专业化水平;(4)从城市来看,各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突出的城市数量增多;(5)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和信息化支撑水平对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东部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在工业化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圈服务业发展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各省市服务业的发展,将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环渤海经济圈的服务业入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七个省市地区,根据其2007年的统计调查数据,根据服务业的投入产出,运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市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有四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效率是非DEA有效的。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些地区服务业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服务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引领城市科技创新等,有效推动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城市集聚扩散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为适应中心城市特征的变化,同时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时代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趋势,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工具对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中心城市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遵循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向地区性中心城市依次递减的规律;全国性中心城市对相邻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影响显著为正;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性中心城市也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将能够有效地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案例,基于中心城市服务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分析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定量指标测度目前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研究认为,尽管目前辽中南城市群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占主导,但服务业发展迅速;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服务产业整体相对落后于京津冀等区域;基于区位商和城市间服务业联系强度测度的结果显示,辽中南城市群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已出现差异化趋势,城市群内部服务业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单极化特征明显。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推进该区域服务业一体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玫 《企业经济》2012,(12):108-111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中心城市近年来现代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中心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已经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时期,国内经济平稳较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引致需求和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应通过走产业融合之路、集聚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开放提升之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7.
服务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趋势。由于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服务业总量偏少、产业基础偏弱、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致使江苏沿海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没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是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均衡。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屏弃与之不相适应的制度阻碍,拓宽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使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假设城市中心未知,通过对上海市全境212个街道(镇)1996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细分数据的量化分析,基于从业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反向侦测、筛选城市中心,然后利用反映城市中心辐射强度、广度、体量、形态四个指标对搜索出的城市中心划分层级,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城市多中心发展现状与上海市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特大型城市多中心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4):49-51
将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半径,可得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均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基于此,提出三大城市群有效利用中心城市产业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百度电子地图和团购网站获取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北京市餐饮服务业为例,对信息化影响下城市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和区位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网络团购的作用下,北京餐饮业空间的集聚与扩散同时发生:在城市核心商圈地区,餐饮企业的集聚程度得以加强;在城市外围地区,网络团购促使餐饮企业形成新的集聚,对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原有圈层发展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网络化、分散化、均匀化布局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仍肩负着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使命.如何使服务业结构向着优化升级的目标逐步演进,但又不影响劳动就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了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城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城已成为创意产业区发展的主导区域,由此构成新经济空间。内城易形成柔性劳动力市场,吸引创意人才,且具城市文化的继承性,由此构成丰富的创意网络,再加上政府的制度激励等因素,成为创意产业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创意产业的行业多维性和思维发散性促使内城形成多维发散另类空间,激发内城创新网络的形成,带来内城复兴和绅士化。此种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内城复兴的新模式,为简单拆建改造内城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与选择——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概念、作用、功能、特征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省域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省域影响力的城市 ,可分为三级 :一级中心是具有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或省际性影响力的城市。二级中心是具有省内地区性综合影响力 ,某些单项职能超过地区、省域的城市。三级中心是具有跨越综合影响力 ,某些单项职能超过地区、省域的城市。继之 ,根据现有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潜力 ,作者为省域中心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前提性标准和目标性标准 ,以及选择的方法与步骤 ,并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具体选择。本文可为正在开展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转型关系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的对应关系,是后工业社会以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对应关系、互动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城市转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来加速城市转型升级、构建服务经济体系的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及城郊关系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演变引发政治、经济、社会重心向郊区转移,并进一步带来城郊关系的调整,从而对大都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人口空间演变催生了平等、分工、协作的新型城郊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结构与功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技术革命及全球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及特征出现了新的特点.在分析国际大都市1990-2000年间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同层次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的结构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了国际大都市的主要功能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结合陇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该地域小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从城市建设的基本地理单元出发,通过人地关系顺向演替的城市空间布局,寻求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城区展览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切入点,将展览馆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分为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1970年至1990年和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认为北京城区展览馆空间分布呈现总体集中和局部分散的特征,并分别从城区之间的差异、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为界的南北差异以及交通环线的角度,指出北京展览馆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北京展览馆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内容、类型,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外向型经济对中国中部崛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