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引起会计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原因是:欠缺完善的法律环境;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高;会计师事务体制不顺;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关系复杂;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不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欺诈的存在.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问题的相应措施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事制裁;加强行业宣传;设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委员会;改变审计委托方式,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倡导建立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扩大和改进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会计师委员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事务所质量内控制度;采取风险审计方法;建立同业复核制度;办理职业责任保险或提取风险基金;聘请相关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违法违规案件中,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独立性较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限制过于宽松,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权受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规定含糊不清。为此,必须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以确保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市公司舞弊案件和审计失败案件不断曝光,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恐慌和公众的强烈不满,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不良审计行为而倒闭。审计职业信誉受到了空前巨大的伤害,审计行为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假定,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观点来研究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首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偏低、注册会计师审计技术存在局限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管不严谨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产生主要因素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2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已经开始,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年报审计质量,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出《关于做好2002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谨慎执业。《通知》强调在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情况下,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及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有…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抗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事情最让会计师事务所受困?什么事情注册会计师最为生疏?答案无疑是“民事侵权赔偿案”。近来,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法律诉讼的危机指数直线上升。因为利害关系人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频率日益加快,反洗钱、反贿赂等社会共识给注册会计  相似文献   

7.
舞弊揭发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与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山西省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261名审计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违规行为的举报决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多数审计师选择不向监管机构举报,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不...  相似文献   

8.
黄国功 《广西财政》2003,(12):47-48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职业道德较差。据报道,审计署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注册  相似文献   

9.
审计失败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主观过失或欺诈行为造成的,本文以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万福生科审计失败案为例,分析了万福生科案情况,进而详细论述了注册会计师违规的动机以及条件,并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违规的治理措施,应从建设良性循环审计市场、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改进审计方法、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等各个角度,切实可行的遏制注册会计师违规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随着上市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越来越高,我国会计市场接连发生重大诉讼案件,许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被牵扯到经济案件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因此,控制和规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迫在眉睫。要想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在社会提供有效环境的情况下,既要加强外部审计,也要重视公司的内部审计的完善。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的完成,注册会计师更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因会计舞弊引起,CPA能否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已经直接影响到CPA行业的生存价值。中注协因此发布了大量的新准则,试图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审计实践中来,以提高CPA揭示会计舞弊的能力。但CPA不能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CPA不能有效揭示会计舞弊的原因,提出应将CPA审计和政府审计相结合,共同揭示企业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2.
One advantage of studying history is to explain present practice or at least to help place current phenomena i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wo related themes which have proved problematic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of company auditing in the UK: the nature of the auditor's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his role. The conventional view is that auditors were initially concerned mainly with fraud detection, and that it was not until the 1930s that greater emphasis was devoted to the verific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tatement verification was the primary audit concern in relation to public companies as early as the 1830s, though we acknowledge that later in the century mor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fraud detection. We therefore see the current debate over the auditor's responsibility as merely the latest movement in a continuing and fluctuating theme. We also show that the profession has encountered great difficulty in reconciling public expectations with the practicalities of auditing. General confusion over the role of the auditor has exist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has been difficult even for the profession to reach agreement on the main purpose of company auditing, and the message to be sent to the investing public. In these endeavour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was at the same time both helped and hindered by legal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3.
关于CPA职业责任保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频频曝光,注册会计师行来的信誉危机和执业风险日益加剧。然而,在这种形势下,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却并未出现如人们所想象的迅猛发展的局面。本将结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上述局面作一分析,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审计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法规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并无强制性法规要求,许多上市公司选择中期财务报表自愿审计,其行为是一种主动传递信息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至2010年证券市场自愿中报审计的经验数据分析,对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动机和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中期财务报表自愿审计与公司的成长性和公司规模显著相关,且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权性质对公司的自愿审计有一定影响;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行为有一定的正面反应,但这种反应效力不足,且持续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日益成为证券市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 ,鉴于界定有关各方法律责任对治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本文拟分别公司及管理当局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 ,以及其他法律主体 ,剖析应如何认定其法律责任以及应由何者来认定 ,并分析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优劣 ,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最后简要探讨了对财务报告粉饰可能采取的法律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秦江萍 《会计研究》2005,68(6):69-74
国外关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会计舞弊的动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多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我国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而,由于中外国情和体制不同,国外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国外关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并提出了许多我国未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郦金梁  吴谣  雷曜  黄燕婷 《金融研究》2015,482(8):149-168
2000-2017年,3434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中的47.79%至少有一次违规记录,每年平均有17%的公司违规,而监管机构平均需要2.7年查证并通告违规行为。我们用当年数据构建递延所得税异动指标,可有效预判违规,并发现监管机构未能识别这一指标的警示作用,实际激励了违规公司通过操纵递延所得税提高财务指标以规避稽查。进一步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违规事件实现样本外精准判别。本文揭示了A股公司大面积违规而稽查过程冗长迟缓这一重要现象,并分析了违规机制,指出了所得税数据在稽查违规中可以发挥的预警作用,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预警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4):10-14,3
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精神和《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要求,中注协在系统总结2010年年报审计监管约谈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约谈工作思路、健全约谈工作机制、加强约谈工作技术支持力量,进一步加大年报审计事前事中监管力度,有效抵制不正当低价竞争,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2012年,中注协先后约谈了9次(其中,当面约谈6次,书面约谈3次)、共20家证券资格事务所,就部分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风险进行提示,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注协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和全面把握风险提示内涵,现接上期,继续将有关约谈的情况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9.
郦金梁  吴谣  雷曜  黄燕婷 《金融研究》2020,482(8):149-168
2000-2017年,3434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中的47.79%至少有一次违规记录,每年平均有17%的公司违规,而监管机构平均需要2.7年查证并通告违规行为。我们用当年数据构建递延所得税异动指标,可有效预判违规,并发现监管机构未能识别这一指标的警示作用,实际激励了违规公司通过操纵递延所得税提高财务指标以规避稽查。进一步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违规事件实现样本外精准判别。本文揭示了A股公司大面积违规而稽查过程冗长迟缓这一重要现象,并分析了违规机制,指出了所得税数据在稽查违规中可以发挥的预警作用,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预警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头脑风暴法在舞弊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脑风暴法有助于解决舞弊审计这一类非结构化问题,在舞弊审计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一项必要程序,头脑风暴技术也成为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总结文献研究发现:舞弊审计适合使用开放式头脑风暴法、循环头脑风暴法和电子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不仅有助于审计人员识别更多的舞弊风险因素和提高识别因素的质量,而且能够使审计人员表现得更加谨慎,调高了客户舞弊风险的预期水平;此外,头脑风暴讨论会还能够使审计人员更愿意修改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采取更为有效的舞弊风险应对程序。这些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国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