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准确测度——兼议提升居民整体幸福水平之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指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构建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结合相关理论对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幸福指数的4个层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幸福指数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以真实反映出人民生活幸福的高低,以利于政府制定提高居民幸福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林添福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居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受重视.既有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表明,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构建的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基于综合评价法的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遵循完备性、独立性、可操作性、普遍性、针对性原则,囊括了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健康状况、环境条件、文化状况等客观指标及20项主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耿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9-10
本文意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进行简单探讨,以引起广大的学者、专家能更多地关注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建立与提升,加快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这个犬群体值得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幸福的老年生活应该如何定义,现实中哪些潜在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们在长期从事老年人的管理和调研中发现,稳定的收入、健康的身心、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相似文献
5.
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关于北京居民幸福指数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把对幸福的追求视为最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人们在对幸福的追求中进步。本文旨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居民的主观感受编制幸福指数,以测度北京居民的幸福程度,了解居民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审慎看待“幸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平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1-6
近两年来,在我国的媒体和各级官员的话语中,频频出现“幸福指数”或类似的表达。其实,作为舶来品的“幸福指数”,相当程度上正被众多的媒体和官员误读。“幸福指数”不可能替代GDP。为了避免“幸福指数”的运用走向异化、陷入贻笑大方的窘境,我们必须审慎看待“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将微观幸福感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考量.从赋予幸福指数客观量度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内核驱动型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模型,使幸福指数体系能够从某一需要的视角进行测度,得到具体视角的反馈,根据这种反馈来进行相应的公共管理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地改善或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感官习惯,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环路. 相似文献
8.
产地认知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地地区形象、产品属性和消费者个人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产地认知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验证表明:产地地区形象和产品属性对产地认知效应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西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西高校教师幸福指数进行测度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江西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具有以下特征: (1)江西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年龄和教学年限对幸福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3)收入的增加与幸福指数之间并非呈正比例关系; (4)学历为博士的教师幸福指数最高; (5)职称对教师的幸福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减少高校教师性别差异、收入差异、学历差异、职称差异等四个方面对幸福指数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魏红征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3):37-41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民生问题不仅影响公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相对而言幸福指数存在内容过于宽泛,人为操纵因素,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民生指数则具有评估内容客观、更具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和衡量标准明确等特点,积极开展民生指数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人口现状,采用Verhulst人口发展方程对新疆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数、老龄化指数、劳动力指数、抚养指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新疆人口在2007年至2050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3 000万人,老龄化指数上升到0.566 3~0.586 0,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10.00%~10.55%。按国际化标准,新疆将在20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总量和老龄化指数将持续增长。抚养指数继续上升,到2045年,老年抚养指数将超过少儿抚养指数。社会负担主要来源于人口老龄化。该结果符合目前人口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给予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郝身永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是实现国民幸福的题中之义。我国居民家庭的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越来越普遍。在亲子分开居住情况下,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影响中老年人幸福感。同时,子女住处距离远近以及亲子间联系频率也会对中老年人幸福感产生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的频率越低,父母幸福感越差,但经济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情感交流的影响则是显著的;非同住子女居住距离越远,父母幸福感反而越强,而联系的频率越低,幸福感越弱,然而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非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则是显著的。因此,除了对中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外,亲子间情感交流对中老年人幸福感更为重要。中老年人越来越能够接受亲子非合住的居住模式,在非合住而面对面联系不便时,子女增加非面对面联系频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立足"中国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要求,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以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和菏泽三个农村地区为中心进行考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个地区的幸福指数,研究发现: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四条路径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合理调整、注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和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诚信指数调查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9(3):83-88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诚信问题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年7月,调查组筹划并实施了北京诚信指数调查,其结果显示了这个城市各个领域的诚实和信用状况。总的来看,诚信水准不很高,总诚信指数为58分,北京市政府63分,最低得分是企业,仅57.2。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分析——一项基于指数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师博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2):24-28
应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1980~2005年总能源强度显著改进的主因,但是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产业结构变动无法从整体上对能源强度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也显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对分解模型所分析的强度效应以及总能源强度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2001~2004年能源强度出现反弹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豆庆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107-11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民生幸福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丰厚滋养。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应有之义,民生关怀则始终蕴含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生幸福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理念。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拥有民生幸福理念,可以有力驳斥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历史虚无主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增强当前民生建设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7.
孙计领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6,34(4):1-10
“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摆脱“Easterlin悖论”的发展困境,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民生满意度指数,实证分析了民生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民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提高收入水平并不一定会持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提升民生满意度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非常稳健的途径,民生满意度指数每提高 0.1,幸福感将提升 0.0675,大致相当于阶层认同上升一个等级、人均住房面积增加1.6倍;对于收入水平、阶层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民生满意度的幸福效应更大。在影响民生满意度的微观个体因素中:公共服务充足度、均衡度、便利度、普惠度的满意状况对民生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替代性,充足度的影响最大;收入与民生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受教育程度、阶层认同和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民生满意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