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下午,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指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四个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盗用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侵犯专利权。 当地时间 3月17日,思科诉华为一案在得克萨斯州法院开始审理,华为对思科的指控第一次正面回应,进行全面否认,并提出了三项反诉:请法庭宣告华为对思科专利不构成侵权、判决思科专利无效及思科不公平竞争。 相信这将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诉讼。华为反诉思科具有垄断的倾向,那么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垄断究竟有何种关系?华为的这场官司胜算几何?国内高科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面临同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3月1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与《商界名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专题研讨会。现对此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如下,希望对国内高科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有所警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一开始,思科与华为都没有完全把和解的口子封死,思科不想因为官司得罪中国而失去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巨大市场。而华为结盟3COM,绕开了与思科直面的法律束缚  相似文献   

3.
边琳 《大经贸》2006,(5):88-89
从华为的发展历程看,注重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是华为的主要的成功经验之一,而华为与国际互联网设备供应商领头羊思科的诉讼案,成为华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好舞台。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22日, 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和思科技术公司在美国德州马歇尔的联邦地区法院向我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在美国的两家子公司华为美国公司和FutureWei 技术公司提起诉讼, 指控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思科在长达77 页的起诉书中指控华为提出了多项指控,其要点是:盗用  相似文献   

5.
历时一年七个月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诉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技术侵权的跨国知识产权案,最终以和解告终。 美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了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遂签发法令,终止了思科对华为的诉讼。 在中国企业频频在国际知识产权交锋中败北的背景中,华为和思科打成平手至少意味着中国企业取得了进步,华为的经验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6.
多维尺度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对于市场营销而言有重要意义。将多维尺度应用于华为的品牌差异化研究,所得结果 Stress=0.17516<0.2,RSQ=0.74328>0.6,效果良好。在维度1与消费者的接触程度上,华为、三星、苹果、谷歌与消费者接触程度更高,思科、甲骨文、英特尔、微软则较低,更贴近组织市场;在维度2经营业务综合性上,华为与三星、思科较为相似,经营业务更综合,英特尔与微软较个性,苹果与上方的华为、三星、思科较相似,甲骨文与下方英特尔与微软较相似,谷歌个性较明显。根据结果分析,华为可采用以下几种品牌差异化策略: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品牌形象差异化。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三个人都是华为出来的,在华为有过四到五年共事经验,可以说团队构成有共同点,每个人的背景又有不同。比如洪总是非常资深的领导层,是华为这些年成长的亲历者。钱昱做过市场,也做过对外技术合作,她离开华为后到沃顿商学院进修MBA,接着到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国际做风险投资,投过很多优秀的公司。我个人是从国际法律主管到首席律师,包括做一些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参与了华为跟思科打官司的整个过程。离开华为以后我到硅谷,加入威尔逊律师  相似文献   

8.
“这是继华为思科案之后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的又一起国际知识产权大案。由于华为案最终以和解告终,如果东正电气真能坚持到底,此案将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国际诉讼大案!”  相似文献   

9.
戴尔、思科、华为与联想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几乎都是同时白手起家,现在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并视对方为最大竞争者,都曾经直接或间接表示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它们似乎正处于通往“伟大”之路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思科"斗"华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国际市场》2003,(5):50-51
案情梗概 美国当地时间1月23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Ltd)宣布已经向位于得克萨斯州Marshall的联邦法庭提起诉讼,指控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非法盗用思科的知识产权,包括源代码和软件设计方案,并指控华为抄袭思科拥有知识产权的文件和资料,并侵犯思科其它多项专利.  相似文献   

11.
谭骥 《大经贸》2011,(2):41-42
云计算,这个词已经不再让人陌生,但是,究竟什么是云计算?似乎很多人都讲不清楚.事实上,按照华为内部人士的说法,华为做云计算也是在尝试.的确,云计算对于国际巨头思科等而言,也是一项比较新的业务. "云计算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在任正非的眼中,云计算就代表了华为以及行业的未来.引路人,华为在以往更多的时候扮演的只是跟随者...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如今凡评论中外知识产权纠纷所必援引的"思科诉华为侵权"一案时,我们很遗憾并没有找到反省.  相似文献   

13.
历时一年七个月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诉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技术侵权的跨国知识产权案.最终以和解告终。美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了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遂签发法令.终止了思科对华为的诉讼。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机会会在不经意间送上门。 当中国的华为们因为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而苦苦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一个月前,一起由美国前特工爱德华·斯诺登掀起的“棱镜泄密门”,给了华为们最大的竞争者重重一击。美国思科公司毫无意外的卷入了“棱镜门”,华为们开始抓住这次“棱镜”机遇,从自己的后院抄思科后路的反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商务》2002,(12):18-19
面对普遍低迷的市场,思科、华为不断创新,在牢牢掌控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也觊觎着对手的阵地和未经开发的市场。竞争随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因其明显的独占性特点,决定了其滥用往往与垄断相联系。如,思科为了维持垄断地位,拒绝华为许可使用其设计标准;微软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IE浏览器、媒体播放器;6C或3C专利联盟利用“专利池”一揽子打包许可。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早在2002年知识产权报告上就说,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思科公司1月下旬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地方法庭递交了长达77页的诉讼材料,指控华为在四个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盗用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侵犯专利权。 《华尔街日报》2月6日报道称,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公司已经停止在美国出售半个月前被思科系统指控含有非法盗版软件的某些产品,并且正在回收在美国已售出的此类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双方和解,思科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华  相似文献   

18.
无线宽带热     
惠锋 《新财富》2003,(7):20-22
比3G速度更快、安装成本更低廉让WLAN商业前景看好。思科、华为等公司将分享今年中国。7200万美元无线局域网设备的投资,而包括联想在内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中国移动等诸多电信运营商都正在“跑马圈地”。  相似文献   

19.
苏东 《网际商务》2004,(9):26-26
当被称为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和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暗自焦虑,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深圳的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也因此而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相似文献   

20.
从思科诉华为案看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伯明 《大经贸》2003,(4):87-89
IT业再次拉响警报 今年1月23日,美国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起诉华为公司盗用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侵犯至少5项专利权等等,其诉讼要求是初期和长期的法律禁令以阻止华为使用、销售、促销或者分销含有思科专利、技术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赔偿思科经济损失等,共有20多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