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萍 《当代财经》2006,(2):91-94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及其偏向性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利用绿色GDP、物质资本存量和生态服务价值加总的资本存量、就业人数等数据估算了2004—2015年间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要素存在互补性的基础上,虽然劳动力成本在逐渐提高,但资本要素的快速积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空间上,绿色GDP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受到经济权重影响,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对当地的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上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人力资本都与绿色GD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促进技术的有偏发展,逐步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技术进步的浙江省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合理地体现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多元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滞后差分变换,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强。我们进一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东部地区经济不收敛,空间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空间效应不明显。这说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省经济增长总体上缺乏收敛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1978年至2001年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4%,增长了25.5倍。对GDP的增长可从多个方面审视和研究,鉴于中国的大国特征,本文从多维区域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这里的多维区域分析包括不同区域的经济地位分析、不同区域对GDP的贡献分析、不同区域对GDP波动的影响分析,即从区域集中度、区域贡献度和区域波动度三个方面分析GDP增长的区域特征。显然,进行这样的研究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参考意义。一、区域集中度分析区域集中度反映的是经济总体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地位和集中程度。本文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占各…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频繁出现的用工荒及工资上涨等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总结为技术进步引致效应及人力资本投入引致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并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资上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逐渐增强,其中工资上涨借助技术进步引致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通过人力资本引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不显著。基于不同地区的回归结果比较得出,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其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采用固定效应、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计量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做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和高抚养比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技术进步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对跨越"陷阱"国家而言,投资、消费、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GDP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要通过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使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0.
张冰 《经济与管理》2012,26(5):82-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加工贸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浙江省为例,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一步回归法,直接估算加工贸易等其他变量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显示:人均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推动浙江省人均GDP增加0.04~0.05个百分点.这说明,加工贸易对浙江省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的综合性指标.将GDP年度序列数据中的周期趋势分离出来,不仅是一个统计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方法问题.按定基指数调整后的真实GDP年度序列在去除时间趋势之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与我国转型阶段制度供给的阶段性高度吻合,制度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周期波动的内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湖南省2011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据,在计算系统所消耗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能值-货币价值基础上,对系统的能值绿色GDP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研究年度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绿色GDP为1953.48亿元,占传统GDP(2768.03亿元)的比重为70.6%。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为基础,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时间因素对山东的经济增长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齐绍洲  罗威 《经济研究》2007,42(7):74-81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方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物流业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分析辽宁省第三方物流需求与GDP的关系,对未来年辽宁省第三方物流需求进行预测,为对策建议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 ,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 2 0 0 5年超过法国 ,2 0 0 6年超过英国 ,2 0 1 2年超过德国 ,本世纪中叶 ,有可能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 0 5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 0 0 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盈  高宝俊 《技术经济》2010,29(11):66-69
本文利用1985—2008年湖北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湖北省地区GDP与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GDP的增长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最大;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湖北省GDP增长的主要潜在动力。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进程与资源消耗密切相关,GDP或人均GDP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本文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分析了中美两国历史上单位GDP铜消费量(T)的变化,发现中国1960~2005年间单位GDP的铜消费量并未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美国1929~2005年间单位GDP的铜消费量基本上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世纪20~40年代T值在高位持续了一定年份,不过自1941年以后T值逐步下降,单位GDP的铜消费量降低了81%。GDP的年增长率(g)和单位GDP铜消费量的年下降率(t)是影响铜消费量变化的两个重要参数,对应不同的单位GDP铜消费量年下降率的假设,文章估算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铜消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单位GDP铜消费量降低的百分数,提出了一些实现铜消费减量的措施。最后,给出了中美两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铜消费量与GDP、人均铜消费量与人均GDP间的关系曲线,总结出铜消费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1980s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has greatly accelerated its economic growth while in contrast China's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degrad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cogniz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mutual and sustainable co-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 basic national princi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 tha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or the years 1996 and 2000.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was selected as a proxy evaluator of ecosystem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was chosen as a proxy evalua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NPP change map was produced with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summed annual NPP imagery products. The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s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DMSP/OLS) nighttime imagery was used to produce a Chinese GDP change map. An integrated map was produced to exhibit the combined changes of NPP and GDP. This map showed that in the regions with increased GDP, NPP decreased but the regions with no GDP change were smaller in area for NPP increase while larger in area for NPP decrease.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NPP varied with the developing level of GDP at province level. A province's development of GDP is controlled by its accessibility to natural resources. Interactions between NPP and GDP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factors of spatial location aside from human factors and natural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The 2015 UN Paris Agreement reinforced and declared compatible the two goals of avoiding dire climate change and maintaining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d it specified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critical’ to this joint achievement. Unfortunately, any confidence that near-term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consistent with a stabilized climate is severely undermined by empirical evidence. Despite the rapid increase of alternative energies in recent decades, global GDP growth continues to require burning greater quantities of climate-destabilizing fossil fuels. The dim outlook for sufficiently reducing CO2 while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is underscored by global data and Germany specific data on the decoupling of GDP from CO2. This paper summarizes pertinent climate science, substantiates the depend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fossil fuels, and uses the Kaya identity to demonstrate the unfavorable prospects for reducing CO2 while maintaining GDP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