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张以宁论诗打上元代“宗唐抑宋”诗学取向的鲜明烙印,严羽诗论与朱子理学对其影响十分深刻.他主张诗“发之情性之真”,又认为诗具有音乐性,诗与画的关系密切,诗主情,也要有一定的“理”,客观上,从诗与人的心灵、诗与音乐、诗与画、诗与问学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诗的本质问题.关于诗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认为诗与“世”、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切.诗的创作在于根本,“根本盛且大”,关键在于复古,“先古其性情,非徒古其词”,具体而言,就是诗宗盛唐,学李、杜为主,也兼学各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融汇众家,自成一家.张以宁的诗美追求可概括为:古、正、醇、厚、雅、趣、悟.张以宁论文,与论诗一样,标举“复古”.复古是其论文的出发点,其落脚点乃在于提振积弱的元代散文品格.其论文要点可归结为:复古、宗经、明道、师韩、重文、修养.  相似文献   

3.
比兴,中国特有的理论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日风,日雅,日颂,日赋,日比,日兴.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之后,<诗大序>指出"故诗有六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只解风、雅、颂,没有对比兴进行说明.郑众在<周礼·大师>注日"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郑玄在<周礼注>日"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直至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专立<比兴>篇,在前人的基础上,阐析了自己对比兴的看法,具有承启的历史作用.本篇重在阐述刘勰比兴说与汉儒比兴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王安石<元日>诗的内涵,引发出对中国不同地域中"年"的民俗文化,为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既关乎自身利益,也关系到保险合同另一方的利益,考虑到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新旧<保险法>在条款中均对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严格限制,特别是新实施的<保险法>中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弃权和禁止反言条款,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新修订的<保险法>在相关条款与以前有所不同.因此,探讨新旧<保险法>对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方出版中心近日出版的<张学良人格图谱>是王充闾新著长篇历史文仕散文,反映了他对文学本质属性的深入理解.该书以现实主义的历史理性原则展现了张学良作为"情感标本"与"人生型范"的人格魅力,并以自主性建构、主体性建构和文化性建构完成了对这一人格的现代性诠释.辽宁省美学学会邀集评论家从"心灵传奇与理性建构""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历史文化散文的诗生""'图谱'折射出的文学性""'图谱'的文本间性"等视角对该书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8.
乾封泉宝铁钱为五代十国时楚马殷铸币.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马殷采纳谋臣高郁的建议,就地取材,仿唐高宗乾封年号钱,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古泉汇考>引<楚史·湖南故事>:"马殷置铁冶,铸大钱,可六寸围,重非铢两,用九文为贯,文日乾封泉宝."又据<十国纪年·楚史>:"马殷铸铅铁钱行于城中,城外特用铜钱.高郁请铸钱,文日乾封泉宝,以一当十."现存世的乾封铁钱有大小版式多种,背字文有"天"、"策"、"无策"、"天府"等.  相似文献   

9.
钱尚濠非“五色石主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初小说<陕士传>,首残序署"长洲钱尚口题于海山书屋".经查对研究,此序实为清初绥山主人钱尚濠<买愁集·哀集>序,据此知<快士传>序后题署"钱尚口"最后一字为"濠"字,"海山主人钱尚口"实为"绥山主人钱尚濠".另根据内容、版本、刊刻时间、作者情况等的考证,断定国图本<快士传>误用了<买愁集>序,因此,钱尚濠并非<快士传>及其序的作者五色石主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重要概念——图形/背景理论,重新解读惠特曼经典作品《我自己的歌》,探讨诗歌中体现的图形/背景的多层次关系,分析了图形/背景的以下特点:图形/背景的认知特征、图形/背景的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的前景化。由此发现:"自我"这个意象成为文本中的图形,与"宇宙"这个广阔的背景形成了既和谐又丰富的多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