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关系在不同类型区域的体现与运用的认识,在预设观点和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别以昆山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案例,从经验解释和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了两类区域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条件呈现。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上,市场演化形成产业集聚的情形在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而外部嵌入式产业集聚则是中国区域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产业集聚模式。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一般先于产业集聚而存在。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应是欠发达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其区域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清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竞争力,为西北地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负面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梁军 《生产力研究》2005,(2):160-162
产业集聚理论吸收了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生产综合体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集聚经济和区域分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产业集聚的发生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集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邢台市为了实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设立了工业集聚园区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载体,这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很好发展。本文主要讲解了产业集聚的发展,产业集聚的效应及内涵,分析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产业集聚使得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公共财产的集聚等进行很好地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集聚的发展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镇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域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分析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及经济的转型,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出现了区域转移,主要是从东部经济先进省份转向西部各省.产业转移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产业经济集聚向产业经济集群的升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产业经济集群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产业经济集聚向产业经济集群升级的发展策略,并介绍了产业经济集群的发展策略,最后总结了产业经济集聚向产业经济集群升级的重点与要点,旨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的产业集聚,在当今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作为经济发展的集聚点与增长点,曾经饱受对于区域环境污染的误解,经学界的反复证明,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环境的正效用是大于负效用的.而中国正在经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使区域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造成了产业锁定效应,给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本文对产业聚集的理论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界观点已经逐步统一为产业聚集利于环境改善,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转型的推进,产业聚集带来了产业锁定效应,分析产业锁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负面影响,利用山西省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电子产业集聚状况与对外贸易状况为例分析产业集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天松 《新经济》2013,(26):107-108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莆田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莆田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产业转移与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促进产业转移;发展重工业应该做为下阶段莆田市产业转移型的重头戏;加快区域合作,促进莆田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分析阻碍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行政性成本,探讨西部地区如何通过体制创新降低行政性成本,从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产业集聚,对于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对于缩小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经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是区域的区位条件与企业的区位因子藕合作用产生区位效应的结果,我国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包括生产成本效应、衍生或孵化效应、交易成本效应、诱导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与此相对应,产业集聚区域在资源禀赋、历史积淀、制度环境和交易条件等方面必然具备某种或某几种优势。从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出发,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确定集群区位和创造适宜的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美岭 《财经研究》2016,(10):179-189
近代中国工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区位分布也出现了由口岸及沿海集聚向内陆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从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近代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研究表明,不但贸易优势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因为地区商品贸易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及地区购买力水平,所以发达的贸易可以成为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吸引企业的进入与集聚,从而促进工业发展。然而,产业的过度集聚也会降低工业的区位优势,促使产业向集聚区外扩散。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当今中国合理引导产业转移与平衡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源自于临近地区间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还与地区间优势互补效应的发挥密切相关。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临近性在给模仿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从而导致老工业区的没落。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分行业SP指数及其引申变量值的测量,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制造业集聚存在一定的自相似性。而在跨省空间范围内,这种自相似性并不存在。省际间行业要素流动正趋于缓慢的集中优化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这一演化趋势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空间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军  高彦彦 《经济与管理》2011,25(11):68-73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运用江苏省1996-2008年13地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市场规模和地理禀赋变量对产业集聚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集聚能够自我强化;子样本估计结果表明,产业初始集聚在苏南地区使其具备了区位优势,这种优势又通过国外市场的扩展加以强化,但依赖内部市场的苏北地区发展缓慢,推动产业扩散的政策效果不显著。随着内部市场的崛起和外部市场的萎缩,产业集聚的类型将逐渐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块集聚与点极化双重压力下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欠发达省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解决该难题的必然路径选择。产业转移活动因区域主客体特征变量不同,呈现出典型的多发式转移和门槛转移特征,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指导,陷入盲目拼政策红利的状态。结合效率模型及考虑熵权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年综合产业转移效率,并考察了门槛效应值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转移效率提升较为明显,但不少省(市)存在不协调的阶段性平衡关系,且这种关系还未显露经济总量驱动下的协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的经验证据,但从产业多样化集聚视角验证了开放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