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科技进步拉动国内消费是当前激活市场、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如何做到这一点,现根据湖南有关情况的调查,得到一些启示与看法,进而探讨湖南如何运用科技进步拉动消费的途径问题。一、当前的过剩经济主要属于结构性过剩我们认为,当前的过剩经济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相对不合理的反映。从湖南的市场供给看,农业基础较脆弱,生产结构很不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在低水平上饱和,市场过剩主要表现为大量低劣产品的滞销和积压;而支柱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市场旺销的产品不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形成有效供…  相似文献   

2.
赵加积 《品牌》2006,(10):32-38
<正> 山西"两信现象"实质说的是利用创意策划创造客户资源的问题。现在市场已进入了物质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时代。新时代迫使竞争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物有所值向商品文化附加值、商品资源向客户资源转变,这一转变要求企业家运用创意策划为商品和品牌塑造客户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喆 《消费经济》2011,(6):68-72,77
马克思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对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马克思的研究限于时代和研究出发点的需要止步于物质产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的解释,关于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马克思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专门论述。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有机体理论研究我国目前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并且针对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方面的一些现状作出了理论剖析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杰 《消费经济》2001,17(1):62-63
经过20余年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最大成就是基本摆脱了短缺的束缚,告别了吃不饱饭的短缺经济时代;与此相对应,最大变革则是资源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所谓资源约束型经济又称供给约束型经济,主要特征是供小于求,需求膨胀,生产短缺,卖方市场,这种经济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抑或计划经济的常态.需求约束型经济的特征是,有效需求不足,供过于求,生产相对过剩,买方市场,这种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抑或市场经济的常态.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者把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当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本质上的区别,比如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Kornai,J.)、波兰经济学家卡列茨基(Kalecki,Michal)都基本上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6.
沈晓琳 《浙商》2012,(1):72-73
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在国有企业,而在民营企业。全球范围内的物质商品生产能力已大大过剩,温饱已不是问题,现在更头痛的是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产业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体育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能为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的机遇,从而也能为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8.
袁宜 《新财富》2008,(11):16-18
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两大瓶颈约束: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产能相对过剩。在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引领全球增长的“美国世纪”下,中国向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出口产品,以此消化产能;同时赚取美元,用以支付资源品的进口。 然而如今,美国的过度负债消费模式面临终结,发达经济体未来长期增速趋于下降,美国的世纪即将结束。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呼唤中国式的脱钧,也就是在摆脱美国为首发达经济体低增长束缚的同时,能够解决中国的资源瓶颈,并且消化过剩的产能。我们找到的出路是:形成生产国(中国)与资源国之间的循环即P.R.C.模式(Producer & Resource Supplier Cycle)  相似文献   

9.
阿东 《现代商业》2012,(9):14-15
当前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于广大人民太过于贫穷,从而造成产品相对严重过剩,使得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使得广大大学生和广大人民大量失业,使得经济的增长要过于依赖投资来拉动,使得国民经济的增长不断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和原因 一、国内的经济结构失衡是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根本原因。流动性过剩不是一种简单的货币现象,而是资本的问题,是资本相对过剩的问题。现在流动性过剩表现的形式是资产的价格相对上升,资本就是要追求利润,哪个地方利润高,资金就会往哪儿去,资本对利润的追逐结果就是股市、债市和房市等资产的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1.
起自美国、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对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的俄罗斯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俄罗斯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实体经济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产能过剩已从相对过剩和部分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和绝对性的过剩。本文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去产能"为切入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河北省目前去产能中职工安置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职工分流安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沿海地区各县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基本点,一是沿海各县物质资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相对贫乏,但人口众多,劳力过剩;二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县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第一个基本点,沿海地区各县在现阶段宜采取劳动力充分就业为主,开发各种资源和引进技术、设备为辅的外向发展形式,简称为“就业导向型”。这种形式是在开放经济的国际分工中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这个  相似文献   

14.
数字流通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流通组织形式,其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凭借先进数字技术所赋予或强化的运行特征,数字流通平台有助于从助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服务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丰裕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引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数字流通平台的运行要打破资本逻辑至上而坚持以人本逻辑为主,具体要重视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克服两极分化、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构建新商业文明、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持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五大重点问题,并加强与之对应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产品形象作为有形的物质功能部分,满足人们的物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产品形象作为无形的精神部分,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本文从产品形象这一概念出发,通过对服装产品形象的定义与内涵,以及与品牌形象的关系的研究,着重论述了服装产品形象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对与中国的服装企业,产品形象已成为形象经济的导向,其重要性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  相似文献   

16.
年初以来,在中国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中相继出现产能过剩,这个趋势是否会酿成全面的生产过剩危机?如果在中国出现了首次生产过剩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从宏观调控看应当采取怎样的反危机措施?这些问题现在就需要进行更深入讨论。(一)我认为一场全面的生产过剩危机是难以避免的。从  相似文献   

17.
刘云  贺祥民 《市场论坛》2005,(12):10-11
1996年底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我国经济也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然而我们的经济生活却面临一个新难题:经济相对过刺。本文从无效供给的内涵、成因等角度分析了经济相对过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我们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如何,笔者将采取时间顺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加以梳理,笔者认为,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支撑"一是人口红利、二是资源禀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重点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可忽视需求端管理。  相似文献   

19.
交锋     
《中国市场》2000,(1):8-9
<正> 中国目前最短缺的是“制度”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杨宜勇日前撰文认为,有人说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我一直对此持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目前所谓的经济过剩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现在中国人均GDP只有860美元,离真正的过剩经济还远得很。退一步说,即使存在过剩经济,那也是传统经济意义上的,是低水平的。他认为,所谓“过剩经济”是传统扩展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结构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计划司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纪宝成教授与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童年成博士在为本刊撰写的专稿中指出,因为我国经济曾经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今后结构性短缺仍然会不时发生。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会不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似乎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说来还比较低,人口多,底子薄,不可能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然而,生产相对过剩实际上只是一个与商品生产、货币流通相联系的商品经济范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只要在其流通过程中出现了买卖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