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闲置资金对高收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但由于其利率较高、杠杆率较高及监管空白等原因,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风险。要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增强影子银行相关产品透明度,削除利率双轨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影子银行分析框架,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系统性风险较小,监管套利机会较少。小额贷款公司如果在合法经营范围内运行,加上合理必要的监管,应不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补充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而导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其系统风险必须加以防范。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体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并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发展和全社会对资金需求的增长,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且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了中国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别分析国外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发展、界定、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广义角度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以期科学、准确界定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同时,对中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发展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判断,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侵蚀了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的领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本文对中国的影子银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类影子银行的沿革、结构和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基本思路,提出基于审计视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结果.2009年以来,这种中国式金融创新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滋生出新的金融风险,但客观上起到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作用.总结中国式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展望中国式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债市整顿风波、“钱荒”等等金融事件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重大影响,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也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在西方及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治理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田 《西部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9日,继惠誉国际降低我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后,4月16日穆迪也下调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指出,我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信贷给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影子银行体系已获得发展但并未引起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子银行发展问题提上议程,在我国亦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风波、民间借贷风波等问题的出现,影子银行风险问题逐渐被引入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1.
张远 《西部金融》2012,(2):68-7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不论在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上与美国影子银行有较大差别,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所以,应及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加强对影子银行运行风险监控,促进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对于加强我国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正逐渐成为金融体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现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冲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现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在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环境下高效发挥作用,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应尽快引入社会融资规模这一货币政策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和影子银行的国内现状,揭示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论证出影子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指出政府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引导影子银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人们开始关注影子银行,2008年当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时,影子银行引起了世界的重视。其实,与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一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表现为银行恐慌。银行的本质是持有长期资产,创造短期证券。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是私人银行的银行券、现代银行的活期存款,还是今天的回购协议,都被设计为短期负债,可随时赎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半年报数据,实证考察了监管约束、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监管约束越大,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动机越强;随着资产证券化规模的增加,基于流动性的便利可得性,商业银行存在降低流动性储备的倾向,而流动性储备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会引发银行风险.在此过程中,道德风险倾向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脱媒型的信用危机,政府不得不逐步放宽对银行的管制,以此来应对出现的危机。由此也带来了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的潮流。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其发展又缺乏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威胁到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本文基于这种视角,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