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托达罗模型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重要内容。托达罗模型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有一些与我国的实际不适应。应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城乡统筹发展、共同吸纳的方式,进行户籍改革及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体系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托达罗的两部门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和间接性,尽管发展城市传统部门会对城市环境和市容造成某些不利影响,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我国存在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走多元化、浅层次、渐进性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发展城市非正规就业,增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城镇弹性就业,尽可能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及其家属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石燕  张帆 《现代商业》2013,(21):185-186
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人口流动模型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比较和分析二者模型对于学习发展经济学,了解如何加快劳动力流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需要从推动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尽量使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极小化等方面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就业压力大。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就业压力大。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成为安徽省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安徽省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安徽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式下劳动力转移与环境污染的研究,1990~2010年以来的英文文献主要从劳动力转移引致的工业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中间品部门生产产生的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未来这一研究应该关注转移动机的多元性、农业部门产生污染以及农业与工业部门的跨境污染;在相关调查统计数据逐渐健全的前提下,发展实证研究;更全面地考虑到污染影响到的支出函数等,即污染导致的被动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来年来频频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引入托达罗模型,以模型中的变量为基础探析了民工荒现象发生的内在机制,认为城乡预期实际收入产生的效用和迁移成本决定了农民工的去留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明瑟收入方程,建立关于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教育差距的计量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由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和城镇就业概率共同决定。根据这一模型,对近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城乡教育差距相关性很强。这对我国通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地解决农民问题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荣弦  喻婵 《现代商业》2012,(15):287-288
从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入手,指出托达罗模型的不足。并从效用相同的角度计算城乡实际的收入差距,进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从城市化的微观主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指出净收益的大小是推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引入企业和个人承担的社保费用,并基于扩展后的托达罗模型研究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低统筹层次的社保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保统筹层次过低的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各地区的就业概率,进而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带来人口过度集中于东部地区的现象,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为推动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应尽快提高社保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托迭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理论为主,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适用性。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受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因此只靠城市根本无法吸纳,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指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给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城镇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农业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进出通过影响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两种劳动力数量的对比,也正是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在城镇非技术工人劳动力市场的进出,使得城镇劳动力市场在偏离后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哈里斯-托达罗农村人口城乡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制度因素使城镇的农村劳动力仅能获得城镇劳动力报酬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9.
邹小菲 《商业研究》2005,(15):132-134
目前,在我国人口的流动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城市到城市两大趋势。随着这两种趋势的不断加大产生了失业问题,形成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矛盾。运用托达罗模型对这种矛盾进行分析,可找到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以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困难和误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它有利于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城市统筹以及农业一体化建设。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