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金融创新体系中,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网络经济时代金融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石。随着金融市场运行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所导致的金融风险的加大、资本市场迅速扩张对银行业功能地位的冲击、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金融业整合速率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在制度供给绝对匮乏的条件下起步,中经七年的准备探索、十年的制度框架构建和四年的调整、充实、深化阶段。改革的主线是从计划金融传向市场金融的制度创新。十十年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发展,改变了制度运行环境,启动了制度的要求与供给互动机制;中国金融改革内涵是是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数量扩张向效益提高,制度创新是带全局性的,改革必须能揽全局。发展是永恒主量,改革是历史性任务,开放是制度转型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金融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特点,结合“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挑战,直面WTO,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提高金融效率,保卫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房地产金融以传统银行信贷为主导,金融创新风险过于集中;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单一,产品设计不合理;房地产金融创新中企业道德风险严重;房地产两级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制约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对策应是:强化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房地产金融避险工具;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分散金融创新风险;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创新机构体系;完善房地产金融创新市场;有序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业逐利避险的追求;一旦金融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金融工程便应运而生。适应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合理有铲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工程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金融创新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科学地认识三者间的关系,对于审时充势地推动我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金融创新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创新可归纳为四个阶段:1977-1980年为金融创新的开始阶段,主要是恢复原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1981-1987年为发展阶段,主要是建立中央银行制度;1988-1993年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和交易工具的创新与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概括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总体特征,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混业性”与金融监管“分业性”存在发展冲突,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与金融监管“趋中心化”存有逻辑分野,金融科技“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具有现实矛盾。因此,通过重点比较中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异同,重构我国统一金融科技大市场的监管体系: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对金融科技实施统一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工具,稳步推进“监管沙盒”建设;调整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以为,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加快,而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变迁,对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革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安排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很大发展,这将推动我国金融结构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加强金融监管背景下,金融结构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端将金融创新路径聚焦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三个方向。普惠金融创新体系基于商业银行供给结构改革,互联网金融服务线上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物理网点服务线下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相关担保、征信、评级等配套市场。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基于国际经验比较,从绿色金融专业机构和绿色金融产品等构成要素以及绿色金融全流程配套改革两个方面进行构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从覆盖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体系以及为金融服务的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市场、专业科技担保机构等配套市场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金融创新的普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这一论断出发,本文运用1994年-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金融创新能够抑制产出存款准备弹性的释放,但就产出实际利率弹性的影响却不明显,实证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理论模型推导的结果,最后本文就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银行在银行金融创新普及的状态下如何有效发挥货币政策效力提出了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 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09 has led to a rethinking of the role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policy. It has also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that focuses solely on inflation and the output gap. This paper discusses financial instabilities in general,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s well as the appropriate role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policy in dealing with asset bubble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evaluating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reduc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future financial crises.  相似文献   

14.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09 has led to a rethinking of the role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policy. It has also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that focuses solely on inflation and the output gap. This paper discusses financial instabilities in general,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s well as the appropriate role o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policy in dealing with asset bubble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evaluating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reduc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future financial cris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on Nigeria’s monetary policy, using: trend analysis, 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 and a structural model estimated with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financial innovation improves the interest rat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However, it increases the output gap and adds an element of uncertainty in the monetary policy environment as it increases the cost of implementing monetary policy and impinges on the potency of the operating target through its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oney multiplier, money velocity, and demand for money.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 SV 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银行特征会对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运用2001-2015年公司层面银行信贷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随后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对不同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差异。经验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主要通过非国有控股银行传导,并引起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异质性反应。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信贷供给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显著降低,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控股银行信贷供给调控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金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显著,以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利率规则作用效应不完全显著。这说明,DFCI的建立具有合理性,资产价格波动显著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存在不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资产价格的波动,但直接将资产价格作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崔百胜 《财经研究》2012,(7):121-132
文章通过建立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二元金融体系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居民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两种情况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主要是互补关系,表现为两部门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的同向变动;而在货币政策冲击下,两部门短期内呈现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作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市场改革所作的研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和充分肯定;对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改革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并通过广泛的国际案例比较分析,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与货币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与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