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素伟  喻金田 《适用技术市场》2010,(11):116-117,134
从经济总量、经济均量、经济增量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构建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实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比较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实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西部各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进行了区分和测算。本文遵循系统性、数据可得性和综合性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评价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模型及计算,对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测算结果,本文将西部分为四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均较高的地区;第二类地区是发展水平较高但发展能力较低的地区;第三类地区是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能力较高的地区;第四类地区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均比较低的地区。本文认为,各级政府应突破异质行政区的同质化管理的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现代服务业政策,发展西部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差异较大、主导产业特征不同,再加上各地区开放度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外向型省区和西部资源型省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为有效应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沿海外向型省(市)应对出口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和附加值,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省(市、区)应进一步承接东部地区的转移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中西部地区资源型省(区)应紧紧抓住国家在金融危机下实施扩内需促发展的战略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各地区发展经济实力的有效努力程度比评价各地区经济实力更为重要。采用二次相对评价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各地区客观经济基础的不同而产生的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真正体现各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实力方面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5.
《商》2015,(7)
从构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对我国中东部及西部共七省(区)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及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东部省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中,陕西省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高。据此,提出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实力的高低是决定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经济实力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的基础。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3大方面构建了山西地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测度山西各市经济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地区城市经济的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近十年相关数据,以信息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时空分析与当地发展状况相结合提出路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耦合协调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之间具有滞后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滞后区域与经济滞后区应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改进,该地区也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宜居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经济效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决定着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对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2017年的8项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17年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反映了福建省各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现状,为今后各地市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结合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环境和福建省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各地市的部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福建省各地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四川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了一定的政策倾斜,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更快改善。以居民消费结构变迁来反映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不仅是对过去西部大开发十年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进行评价,更是为未来西部大开发中涉及民生的相关对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四川城镇居民消费为例,通过消费结构主要指标的动态变化及横向比较,客观反映西部大开发以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立中 《财贸研究》2010,21(6):8-13
基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数据,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onteCarlo模拟技术,估计了1987—2008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及其演进特征。结果发现:(1)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演进特征看,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扩大趋势,基尼系数由0.17上升到0.33,增长近一倍,但没有观察到普遍和持久的两极分化现象(双峰分布);(2)在12个代表性省(区、直辖市)中,以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分类,广东属于平等发达型,湖南、四川、宁夏和广西属于不平等落后型,急需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3)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不平等现象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以"羊、煤、土、气"等资源优势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呼包鄂地区尤为突出,但区域内12个盟(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却呈现加大趋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渐明显。文章提出,第一,强化区域经济增长极间的协同效应,鼓励和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加快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第二,推动蒙东地区项目主导型工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加快落后地区的企业变革,引导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鼓励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行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遵循"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原则确定区域差异化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希莫  青华 《商》2013,(19):117-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入城镇的农牧民就业、创业问题应运而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的农牧民不断向城市、旗县移动就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进入城镇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城镇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本文对内蒙古正镶黄旗蒙古族牧民的进城创业及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城镇化背景下的蒙古族牧民创业情况,并探讨这一群体对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豆困境     
<正>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我国北方马铃薯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薯农心急如焚。今年,内蒙古马铃薯不仅价格低迷,而且滞销卖难。为减少农民损失,国家和内蒙古已出台多项措施,力抓马铃薯销售、加工和储藏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内蒙古马铃  相似文献   

14.
引导居民进行养老投资是缓解养老经济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影响养老投资的因素有很多。运用武汉市7个中心主城区753个居民的调查数据,以收入为切入点,从收入水平和收入风险两个角度考察其对居民养老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越高、收入风险越大,居民参与养老投资的可能性越大;收入水平与收入风险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其中收入水平在6~10万的居民,养老投资的边际效应最大;异质性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年龄较大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风险对养老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用家庭收入水平代替个人收入水平、考虑风险态度与金融能力因素对养老投资的影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都证明了上述结果的可靠性。该结果不仅可以解释武汉市城镇居民养老投资的现状,而且对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5-2010年的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作用;短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经历了先阻碍后促进的过程,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虽不断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促进的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在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为例,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涉外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比较分析表明2005年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整体缩小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等有形资本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因此,中原经济区应统筹协调、借力发展,提升"虹吸"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水平,构建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例,对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特殊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把握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目前江苏省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非收入因素对消费倾向的作用已经显著超过收入因素的作用,致使江苏省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大幅度的低于城镇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如果继续维持这一现状,势必造成两类居民之间收入水平的拉大,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若能相对提高农业居民收入,因投资乘数的作用必然会带来国民消费倾向的降低,缓解目前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寻找出路,特别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为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城镇居民作为中国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主体特征、文化产品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引导和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消费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近年来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速度加快,生存型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等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食品、交通通讯、文娱教育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衣着、家用品、医疗保健用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食品、衣着、家用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收入弹性较大;消费需求价格弹性都小于零,且自价格弹性都大于互价格弹性。文章提出,为了优化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应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平衡收入差距;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20.
刘志雄 《江苏商论》2012,(4):155-157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越来越快,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然而,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如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引导,合理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