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白银、石嘴山等资源型工矿城市为例,着重分析了西北资源型工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低下、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系列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其进一步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如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人才资源观念,实施“绿色矿城”战略,加强城市区域协作,加快体制创新与政策扶持等,从而避免“资源竭、城市衰”的厄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春燕  成谋 《发展》2000,(7):43-44
矿业城市是在开发当地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发展进程是:工矿点一工矿城镇一矿业城市一综合性城市。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更新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逐渐衰竭,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所以矿业城市中期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兴衰。西北地区城市中26%为矿业城市.如何使这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区域增长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展》1995,(10)
白银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曾锡庭 白银市恢复成立之初曾经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白银地区的矿产资源逐渐减少,工矿基地型城市的许多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白银市所辖三县两区中的三县均为贫困县,地方工业簿弱,生态条件严酷,贫困面达42%,三县财政赤字严重,白银市究竟应该向什么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志俭  张励 《发展》2006,(11):9-12
相关背景: 白银,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铜资源的开发而建设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早在西汉时期,白银便有青铜冶炼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就因创办“日出斗金”的官方冶炼机构“白银厂”而闻名全国。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建市,因铜而辉煌,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白银为全国有色系统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从1956年折腰山矿山大爆破至今,白银累计为国家生产有色金属500多万吨,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缔造了驰名中外的中国“铜城”。几十年来,白银一直以初级产品的生产输出为主,是中国的原材料基地,为民族工业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岁月无边,矿有尽时。作为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在资源鼎盛时期及时发展接续产业,最终将无法摆脱资源枯竭的法则。我国有429座资源型城市,其中54座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云南东川因资源枯竭而导致撤市改区,大庆等一些重要城市因资源不足而被迫减产,中国煤城阜新的危机一度引起举国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银由于已探明铜资源日趋衰减,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城市经济发展跌入低谷徘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曾经光焰照人的白银,一度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厄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宁金辉 《发展》2010,(1):29-30
白银是依托铜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已形成有色、能源、化工、机械、建材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多年来,白银在快速发展、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近日,省委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白银从自身转型实际出发,适时提出“融入中心,优化布局,区域联动,科学转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步伐,加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协作,8月20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东北三省政府研究中心在大连联合召开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暨三省中心主任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出席了会议,三省及其主要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及部分研究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认为,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东北地区已经建成以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工业设备和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稳住老基地,放开东南沿海地区,老基地为国家支付了改革开放的成本,继续以计划价格调出大量的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对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7.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是国家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能化工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书过辉煌一笔。当信息化大潮滚涌而至,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方式。作为欠发达地的城市,白银必须敏锐地捕捉信息化来的历史机遇,以巨大的勇气追赶潮,以争先的精神筹划和建设“数字白”,实现在更大范围宣传白银现代化建的成就,介绍白银招商引资的诚意、政、优势和项目,推动全市的外开放,让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白银。“数字白银”就其广义上讲,就是白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形成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多样,国内企业总部迁移中心城市是我国目前比较典型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至中心城市,而生产基地仍留在原区域继续担当生产制造功能。这种模式是总部经济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总部的迁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总部迁移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保持城市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北京和天津的相互关系,既非平等互助的一般城市关系,也非隶属严格的中央地方关系。而是经过明清以来不同政治、经济环境的长期砥砺,始终处于磨合与调适之中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北方的主导产业结构,由内向型农牧业向外向型工商业的渐次转变,华北地区的城市体系也由以北京为中心的"都城—治所"体系,逐步向以天津为中心的"口岸—市镇"体系变异,进而影响到该区域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水平与成效。切实理顺京津关系,真正做到以天津为经济中心,有利于中国北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和天津的相互关系,既非平等互助的一般城市关系,也非隶属严格的中央地方关系。而是经过明清以来不同政治、经济环境的长期砥砺,始终处于磨合与调适之中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北方的主导产业结构,由内向型农牧业向外向型工商业的渐次转变,华北地区的城市体系也由以北京为中心的“都城—治所”体系,逐步向以天津为中心的“口岸—市镇”体系变异,进而影响到该区域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水平与成效。切实理顺京津关系,真正做到以天津为经济中心,有利于中国北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萍 《中国报道》2007,(4):42-42
乌海市由乌达市和海渤湾市两个县级市合并而成,号称“乌金之海”,是一个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工矿城市,先有矿后有城市。因为煤炭生产不景气,经济发展曾经一度陷入了困境。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乌海市开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边发展,一边治理,痛下决心关闭了五百多家  相似文献   

12.
刘明 《发展》2007,(6):97-98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人口流动出现了新的趋势:即流动人口由过去分散的、个人的流动向携家带口的举家迁移转变。同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学习、安全、心理、犯罪问题越来越多,也促使务工人员举家进城。因此,流动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第二代移民成了中国城市关注的又一新的弱势群体。武汉是全国的特大中心城市,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3.
胡宏  张筠 《中国西部》2012,(10):38-41
作为中国西部的老工业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几年,我们将立足自贡实际,提出了“加快两化进程、建设五个自贡、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一枢纽两新城三基地”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总部经济形成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多样,国内企业总部迁移中心城市是我国目前比较典型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至中心城市,而生产基地仍留在原区域继续担当生产制造功能.这种模式是总部经济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总部的迁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总部迁移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保持城市的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益群 《发展》2010,(2):10-11
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是中共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实践证明,这种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的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一、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及改革历程所谓老工业基地,是指那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曾对区域经济或全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和贡献,而在新时期呈现出相对衰退的工业集聚区域。我国目前的老工业基地大多数是由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主要工业城市和“一五”时期建设形成的工业城市构成的。建国后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是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建国前原有的工业基础得到改造,又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形成一批工业城市。第二阶段(1958~1978)是老工业基地的扩充及充实时期,主要是在三线建设期…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国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是指规模较大的中心建成区和周边附近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城紧密相连的城市化地区所组成的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推行市领导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巨变,中国建制城市所覆盖的区域规模迅速成长和发展,使中国70%的人口置于市领导县  相似文献   

18.
总部经济是指某一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地大型企业集团入驻, 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分布, 而其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 从而达到资源最合理配置的经济活动的统称。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 应当成为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汪军  汪红 《辽宁经济》2005,(10):91-92
阜新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阜新市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八五”时期的9.6%下降到“九五”时期的2.1%.因此,在2002年国家把阜新市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为了探索阜新市经济增长的源泉,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有必要对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进行分析,这对阜新的经济转型及经济振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集聚区域往往是世界经济中心、母公司及其外国子公司、产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地区。跨国公司集中区域是以某一城市为主的地区,而不是一个点,其形成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世界跨国公司有集聚上海的趋势。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已成为全球生产基地、采购中心、RD中心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中地区。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将对上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向外国跨国公司学习、合作和竞争中茁壮成长,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