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代众多的诗人之中,苏轼"独好渊明之诗"。苏轼慕渊明其人,崇尚渊明其诗的风格,欣赏渊明作诗的用意,钟情于渊明之诗的"金刚怒目",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来表达对渊明其人其诗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人生政治之低谷,却是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考察苏轼贬谪经历,可以将其心态概括为三个方面:幽独孤高又坦然超旷、皈依释道却执著现世、历尽磨难而了悟人生。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代士人从苏轼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滋润着苦涩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浅论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本解读,简要概括了李叔同词营造的艺术意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意蕴、艺术和言语几个层面分析苏轼对李叔同词境的影响,以此梳理李叔同的思想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李叔同"文以载道"的理念,进一步认识其由"儒文化"言志转变到"佛文化"正法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给了后人以巨大的影响。纵观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从后世的一些伟大诗人、作家的身上和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子。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思想与孔子的人格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两人都有出仕的理想,都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主张文章必须内容与形式并重,同时都主张要加强学习,要多学,多思,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就是把他们两者的思想做一些比较,突出孔子人格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不属于江西诗派,但他的艺术思想却对江西诗学的产生、发展、蜕变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江西诗派所走过的道路,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苏轼文艺思想的精深.  相似文献   

7.
苏轼一生友人众多,陈慥是其中身份最特殊的一位。苏陈二人的友谊始于凤翔,成长于黄州,直至发展为君子之交。陈慥身上重情任性的游侠精神与苏轼身上的尚侠思想是一致的,这也是二人结为好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思想,阐明其儒释道思想的实质和份量,由儒入释道乃其思想之权变,并探讨其因。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词,从文人词的柔靡纤弱中走出来,冲破词坛旧习,形成了独特的、笔力纵横、气势磅礴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在苏词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处处洋溢着一种悲慨清逸放旷豪迈的浩然之气.气是苏词的精神底蕴,是苏词创作的情感生发.读苏轼的词,往往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的感觉,使人体会到他的确是因气而生词,借词以抒气.苏轼天资超迈,学养深厚,却政治失意,遭际坎坷,这是苏词中浩然之气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怀古词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或慷慨豪迈,或清新细腻,但都体现出高逸旷达的特点。苏轼怀古词的这种艺术风格源自其旷达超脱的思想,也源自其有意为之的尝试,对后世怀古词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诗词文和相关文献、游历皖江寻觅苏轼遗踪,发现苏轼一生曾三过皖江,留下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和书画创作,此外,还在皖江留下了其它珍贵的墨迹,与他有关的文苑佳话至今为人传诵。考察苏轼与皖江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苏轼生平及研究发展皖江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苏轼当涂行踪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北宋文坛巨擘苏轼曾与当涂古邑有过不解之缘.通过苏轼有关诗文的考察,钩稽出苏轼一生曾三过当涂,并与当涂籍著名诗人郭祥正等多有交往.研究苏轼在当涂的行踪交游,无疑对研究苏轼生平及当涂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话说九百多年前,苏轼在其<前赤壁赋>中正襟危坐,曰: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就是说,古人早知以"所有"表示物与物主的关系.物主之所有是排他的,即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古代中国之所有,存在现代所有权全部内涵(物、物主、排他性).现代汉语所有与所有权相通.所有权更专业而已.上古殷商卜辞甲骨文, "有"本是手提一块肉之象形.相对的象形字当时是"亡",即无.古人生存首要是食.农耕之前食肉. "有"画出手提一块肉这个象形,在最早能辨识确定的1,000多个卜辞单字中,是中原人类早期创造的一个绝对重要的单字.到了苏轼那时,别人的"有"吾莫取,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夺人之"有"无异于夺人生存.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前赤壁赋》于潇洒中显其执着,在飘逸中现其豪迈,是由真情而产生的至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本文分析了《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苏轼才华横溢,一生仕途坎坷,在寓言创作上深受佛教寓言、柳宗元寓言和宋代理性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寓言形象鲜明、独特;善用生动的对话,表达人物个性;汪洋恣肆的的浪漫主义色彩;将自己作为人物形象融入情节;智慧的苦笑。  相似文献   

16.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重要作家,他们在词境的开拓创新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诗化,从而解放词体,开拓词境,提高词的品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而稼轩"以文为词",稼轩词多用典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疆域。并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本文试图从词境的拓展方面,对二人作比较,进一步论述两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中国文坛旷世全才,一生经历却坎坷多难,但他没有沉沦,永远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研习其旷达精神之内涵,把握旷达精神之精髓并探求其思想根源,于人不无借鉴作用,于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散文、诗词、书法等文艺水准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独领风骚。苏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其诗词歌赋是中华语言的典范,其勤政爱民是为官从政的典范,其人生态度是生存智慧的典范,其仁爱友善是处世交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多是其在离京调任外地的过程中创作的。外地的任职生活使他贴近民间贴近群众,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同时,苏轼在外地的文学活动也为当地的文化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山东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深深吸引了苏轼,成就了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而苏轼在山东的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成就了山东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条件,阐明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概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实现途径,说明"和谐世界"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主张,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关于构建国际秩序的新构想,是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