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要素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物联网产业因为其自身的带动性较强,有能力从纵向带动整条产业链共同发展;同时由于自身渗透性强的特点,也将从横向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渗透到驱动物联网发展的工业、农业、环保、安全、交通等应用产业。对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指定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点,规划物联网产业链的培育路径以及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而物联网有望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新突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物联网发展热潮,美国、欧盟、目本都相继提出了物联网的发展战略,我国也提出了“感知中国”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会出现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与物联网产业链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物联网”引来了众多狂热的追随者,似乎让人感到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而事实上,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而从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基础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的进展来看,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  相似文献   

4.
大视界     
物联网待突破产业链需整合 据悉.北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江苏无锡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的相继成立.说明中国物联网将从概念阶段进入标准制定阶段。对此,北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表示.之所以成立该联盟.是在对比无锡和北京的区位优势后.发现中国大部分的物联网核心技术都集中在北京.但相关企业各自为战.缺乏起码的市场秩序.所以号召了4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知识产权与技术的共享,来推动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称.中国物联网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目前市场比较混乱,需要国家出面整合。  相似文献   

5.
由于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很多国家都将物联网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中国也将其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并认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发展新型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岳婷 《中国电信业》2011,(11):54-55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低碳经济的需要,物联网将以比大多数人预料更快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为了继续抗击金融风暴和抢抓后金融风暴时代的机遇,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已刻不容缓,各行各业和各个企业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的生产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低碳经济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开源节流,在节流中,最大的举措将是通过减少实体经济和社会的物理运动来减少这种物理运动所消耗的能源,现实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物联网,把一切能虚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交给物联网来完成,使全社会的物理能耗大幅下降,从而实现低碳的要求。有专家预测,随着物联网的来临,物联网终端用户将为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10倍。所以,与之相关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为这突然出现的巨大市场而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8.
据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有望达到30比1,物物互联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物联网的光明“钱”景以及“万物相连”创造的美妙生活让与物联网相关的行业和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9.
令人心动的市场 数据显示,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有望达到30:1,物物互联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从应用层面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家居、电力、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将超过百亿元甚至达到千亿元。  相似文献   

10.
继物联网概念被提出来后.物联网不但被预测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的通信市场.还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产业成熟时其产值将至少是互联网产业的30倍。目前国家及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物联网的发展都很重视。本文将站在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审视和认识物联网给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营造我国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将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也成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可以看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拓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对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更加智慧、更加聪明。但是,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积极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12,(11):79-79
“就在一年前,ZigBee联盟里中国力量的占比约为3%。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大于10%。数字上的巨大变化,背后所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极大关注。”从ZigBee联盟主席鲍勃·海利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中,中国力量正一步步崛起。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在2008年被提出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与规划,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物联网发展一个重要体现的智慧城市发展,目前越来越成为趋势与潮流。在中国物联网概念之后,智慧城市也逐渐在各地被提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8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启动,都期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共同繁荣,推动民生,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扶持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被预言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我国为了打造未来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将物联网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然而物联网产业的定位、目标、发展路径,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培育、标准体系建立以及其涉及到的安全、隐私、伦理等方面都由于对物联网发展的演进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而存在问题。物联网研究应把握技术、应用、环境保障三个层次,发挥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研究优势,着重研究物联网技术演进规律及其关键技术、物联网应用演进路线、产业化特征与应用模式、物联网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政策及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玲 《邮电经济》2010,(1):36-37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下称:行动方案)。至此,在物联网发展方面,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抛出具有“极强可操作性方案”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赛迪顾问重磅推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公开出版.该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撰,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作了深入的阐述和展望,将成为我国首部系统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的高端专业文献.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农村产业结构指农村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产业各层次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合形式,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形式。通常用各产业总产值、各产业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在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农村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葛晓洋 《邮政研究》2015,31(4):11-14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备受各行各业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邮政行业引入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邮政快递产业的性质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从RFID标签识读率以及用户体验两方面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视界     
物联网需解决概念不统一等7个问题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叶甜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联网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七个方面问题:一是物联网概念不统一,需要定义和规范;二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尚不明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三是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业标准化;四是产业链亟待健全和整合,需要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商业模式尚不明晰,有待积极探索;六是亟待加快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七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建设产业园区是培育新兴产业的有效手段,因此,面对物联网发展的巨大机遇,全国各地掀起物联网园区建设浪潮。就物联网园区建设而言,采取什么措施吸引优秀的企业落户是园区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此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