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9年,我国网络与信息法治领域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整治广大网民反应强烈的侵犯个人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突出问题,完善和出台相关立法和规定,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
从Cookie受关注看个人信息的保护 据报道,通过Cookie跟踪用户隐私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一些网站在获得用户Cookie后,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使用,而是“分享”给一些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企业.“3· 15晚会”中所报道的Cookie问题主要是指第三方Cookie.第三方Cookie,简单来说,当用户访问某网站(简称A网站)时,A网站会在用户电脑里存放A域名的Cookie,即第一方Cookie;如果A网站的网页里有某个图片(或者广告)来自B网站,那么B网站则有可能在用户的电脑中存放一个B域名的Cookie,就是第三方Cookie.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4年某市邮政商函局以《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与车辆管理部门联合印制发行了一批交通安全宣传明信片,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建立了该市私家车主个人名址信息数据库,并由此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汽车美容、房地产、保险、金融理财等行业的数据库商函营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肖刚 《中国电信业》2010,(11):64-65
与语音通信的发展历程一样,当前的互联网通信技术正从粗放的"通"向"精"、"细"方向发展。它关注流量的流向与构成,并实现对流量的各种控制。数据如何采集、系统如何构建是实现流量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莉 《中国邮政》2013,(1):54-55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只要能产生价值的信息,都会被加以商业开发与利用。信息正在成为一种创价的商品。个人信息商品化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格权商品化的问题。个人信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价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产生了个人信息的财产化。目前,世界各国都采取对个人信息财产化进行法律规制,并没有禁止个人信息的财产化。邮政企业在名址数据库建立、邮寄包裹、订阅报刊、制作商函账单等业务方面,都要涉及个人信息的获取与使用。如何合理合法地使用个人信息,需要站在法律风险控制的高度,既要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也要保护用户通信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6.
加强互联网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人的创造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直接沟通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更是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渗透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方式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使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难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从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到2013年7月16日工信部公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12,(4):78-78
近日,思博伦通信在北京拉开每年一度的Spirent Day全国巡展的序幕。本届巡展以移动互联网及其测试技术为主题,诠释如何测试移动互联网上最苛刻的应用负载,如何实现对云数据中心、移动宽带和应用体验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9.
《邮电经济》2009,(1):24-25
上海社科院刘长秋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伴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日趋严重。导致公民信息被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立法的缺位。我国迄今没有制定任何一部专门针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或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的法律,在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信息主体应享有哪些权利,对滥用个人信息者如何制裁以及由什么机构给予制裁等方面,均无法可依。其次是,相关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匮乏,主要是那些依法有权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如工商局、医院、通信公司等)长期来忽视职业伦理建设,以致擅自泄露他人信息的情况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信息以其自身的强大优势和主宰力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期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也在加速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早在2003年,我国就开始组织专家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2019年3月正式将《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公开征集意见,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与此同时,《民法典》坚持人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定位,专门对个人信息的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予以规定,并在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的范围和使用限制规则作出具体要求,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新时代,我国正式开启了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中国互联网二十年的发展之路,针对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做了全面阐述,包括互联网作为科学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包括由于互联网开放性而带来的如隐私保护、信任危机和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切实履行互联网行业管理职责,不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十年科学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湖北省互联网行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要求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互联网行业管理工作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保障了湖北省互联网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通信和媒体功能日益突出,这一方面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也使信息向网上汇聚,各类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网络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引起互联网管理部门和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相关管理部门对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违法和低俗信息内容进行了专项整治,有力地净化了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随时可能反弹。面对这种形势,不能总依靠突击式的集中治理去遏制,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强自身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是建立互联网长效治理机制,净化网络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回首2009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可谓空前活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在2009年7月1日以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前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与安全,是信息通信行业永恒的主题,常话常新。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聚焦“消费与安全”,指出安全权是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民生、维护人权的需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业服务着近13亿电话用户及超过5亿的互联网用户。  相似文献   

16.
黄志华  魏琴 《当代通信》2004,(13):64-66
从1994年4月20日,到今年4月20日,中国互联网正式开通整整十年。虽然只有十个年头,但随着技术发展及社会对互联网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网络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头脑中的概念,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4月20日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国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而互联网也不再仅仅只有通信功能,更生成了媒体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新的形势,能否站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审视互联网的渗透力,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审视互联网的影响力,站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审视互联网的传播力,站在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互联网的辐射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的各项工作,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13,(2):85-85
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1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12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以下简称“报告”)称,中国互联网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包括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内的产业规模预计达4500亿元,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越来越多。由于目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定偏重于宏观管理而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够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给审批和管理带来困难,甚至会影响到信息安全。经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案》清晰界定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内涵 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一项公民享有的利益与权益,随着《民法典》的通过已经基本不存在争议.然而,就个人信息权利而言,其权利属性与权利内涵仍然存在争议,而这个争议并没有因为《民法典》的颁行而止息,反而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