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相互耦合、相互影响。在分析现代农业本质特征及新型城镇化"新"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作用机理;进而以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资源等经济增长核心要素为四个耦合项,构建了基于复合指标的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结合统计数据,运用SPSS和Eviews软件,对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实验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由"三驾马车"构成的"需求侧动力"和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大发动机"构成的"供给侧动力"和制度因素构成的"特殊性动力"可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动力问题。其中,"三驾需求马车"是我国稳增长或保增长的主要动力;制度变革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性动力;结构优化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性动力;要素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高质量增长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经济高质量增长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协同作用过程,利用黄河流域2008—2018年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讨论经济高质量增长驱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要素升级、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制度优化均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其中内生动力起主要作用;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存在着错配现象,无法对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协同作用。(2)不同因素的驱动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3)结构优化除直接效应外,还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制度优化通过激励技术进步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但由于阻碍了要素流动从而存在一定的遮掩效应。(4)生态环境因素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生态环境指数低于0.1129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指数超过0.1129时,结构优化发挥主要作用。因此要想实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不仅要提高内外生动力的匹配程度,实现协同发展,还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该文剖析了"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特征,并与国际国内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源泉理论、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依据,运用21年时间序列,建立人力资本、科技、能源效率、城市化、产业结构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元回归扩展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核算,指出转型升级的制约因子;提出推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内生动力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以湖北、湖南、山西三省为例,分析了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对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依然是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劳动投入,而技术进步的贡献度最低。在中部三省中,湖北因其科教资源的优势,技术进步的贡献大于其他两省。因此,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是加快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了1985~2008年我国生产要素在农业部门的实际配置情况与最优配置比例,并以此为基础衡量了我国城乡经济资源配置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在我国农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已趋于合理,我国城乡经济资源配置失衡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比例过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会显著提升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并逐步消除中美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特征、危机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的视角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投资增长和出口扩张;从供给的视角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要素投入、技术引进和体制改革。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经危机四伏、无法持续,必须加快转变和提升。无论从内部经济运行还是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自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市场改革应该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大江 《财经研究》2011,(2):104-111,123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显示,要素适宜度不仅可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可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本质、现实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非连续性做出新的理论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经济发展转型期,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假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要素,但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等结合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即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厘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行业视角的增长核算框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分析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99%,三次产业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4.63%、46.32%和49.05%,其中又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从要素贡献视角看,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60.52%、15.17%和24.31%,资本(尤其是传统资本)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资本投入和资本贡献双重下降的挑战,劳动投入质量提升有望提高劳动要素的增长贡献。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资本要素中新型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与新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快速增长但TFP增长相对有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应进一步挖掘资本与劳动要素的增长潜力,大力提升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深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新经济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早在 2 0 0余年前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阐述经济增长理论时 ,就把劳动与土地、资本等要素作为为社会消费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三大要素之一 ,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数量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文章研究了税务筹划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经济效应。由于在税务筹划中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因此文章集中讨论了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对劳动供给效应。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资金)、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等。它们以何种方式组合起来,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条件——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市场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相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组合方式很不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资金)、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等。它们以何种方式组合起来,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条件——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市场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相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组合方式很不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胡永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度量问题在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测量之前,有必要面对两个夸大官方GDP增长率的度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GDP增长测算必须是建立在一个一致的基年价格...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叶宇航 《技术经济》2016,(8):106-110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是国家财富的组成要素之一,是物质生产活动所必需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资源诅咒”理论,观察和探讨“资源诅咒”现象在云南出现的时间、影响程度、规避途径等,阐明云南省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提出云南规避“资源诅咒”的策略,为云南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