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孝海 《广告大观》2007,(9S):118-119
2008北京奥运日益临近,今年啤酒企业纷纷拉开阵势,剑拔弩张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最后战场一决高低。此时,华润雪花啤酒高调宣告2006年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吨,整个啤酒行业的格局因此而改变.华润雪花啤酒登上了产销量冠军的宝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代莉 《广告大观》2006,(7S):70-71
近来,华润集团旗下的雪花啤酒推出的夏季营销新战略,备受业界人士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向外宣称的所谓“非奥运营销”战略。据其内部人士声称:“雪花啤酒要推行‘非奥运营销’战略,并以特有的方式来体现对奥运的支持。”对于雪花此次的“非奥运营销”战略,业内意见不一,有的赞赏其向来不同寻常的营销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3.
木南 《销售与管理》2006,(9):I0028-I0029
近年来,中国啤酒业竞争主要在青岛、燕京和雪花之间展开,三大巨头在终端促销和品类竞争上杀得难解难分。然而,从2006年开始,三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出分道扬镳的迹象。青岛和燕京都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在体育营销的赛场上依然是贴身紧逼的策略,而雪花则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抢着一起奥运,大家都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就啤酒而言,青岛、燕京、百威做了奥运会的赞助商,雪花啤酒反其道行之搞了个非奥运营销,珠江啤酒呢?它也有行动,那就是赞助中国篮球队。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子商务》2008,(1):76-76
雪花啤酒没有掏钱直接赞助奥运,而是在广告中以球迷身份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以后,又组织“勇闯天涯”等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在全国组织啤酒爱好者活动,把雪花啤酒具备的草根运动形象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07,(9):35-36
中国啤酒业的竞争近年来主要是在青岛、燕京和雪花三大巨头之间展开,并且在终端促销和品类竞争上杀得难解难分。然而,从2006年开始,三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出分道扬镳的迹象。青岛和燕京都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在体育营销的赛场上依然是贴身紧逼,而雪花则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7.
“没人赞助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自2006年5月16日起,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广告片“啤酒爱好者”篇开始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0日和11日,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相继与北京奥组委签订北京奥运赞助协议,双双成为北京奥运国内啤酒赞助商,加上已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的百威啤酒,北京奥运已有三家啤酒赞助商。  相似文献   

9.
付继仁 《广告大观》2009,(1):I0010-I0011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在大众消费生活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网络营销也逐渐受到众多啤酒厂商的青睐。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啤酒行业在2008年全年网络广告投入预计将会达到2006万元,约为2006年的5倍,网络媒体正成为啤酒行业进行营销推广的又一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王匡 《广告大观》2008,(1):134-135
背景 雪花啤酒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推广创性消费者活动,目标是希望雪花啤酒的品牌个性越来越被广大的啤酒消费者认同。当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还依靠电视广告轰炸和终端促销搏杀市场时,雪花啤酒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互联网,2006、2007年雪花啤酒联手网络营销专家龙拓互动,开辟了网络营销新战场,勇闯网络天涯。  相似文献   

11.
秋前 《中国广告》2008,(10):162-163
奥运,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最具价值的体育营销平台。悠视网,国内领先的网络电视门户,最早获奥运直播权的视频新媒体。雪花啤酒,中国成长最快、年轻人最喜爱的全国知名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2.
樊力 《销售与管理》2008,(11):35-36
注定“疯狂”的盛夏时节,当奥运点燃中国,各大企业开始在五环旗下集结冲锋。然而,没人敢保证自己的答卷一定成功。无论赞助商品牌,还是立志打擦边球的行业对手,甚至扮演着裁判角色的北京奥组委,都不过是这个隐形赛场中的“新兵”。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企业而言。奥运会无疑是最好的“品牌”快车。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各奥运赞助企业的宣传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奥运赞助商的麦当劳这次却一反常态的低调,在今年3月初悄无声息地抛出一款名为”遗失的戒指”的真人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4.
周南 《中国市场》2010,(25):20-21
有人说,世界杯是一个从头到脚都溢着麦香味的名字,就像俄国人与大裂巴、伏特加,西班牙与斗牛一样,分不清谁是主角,谁又是谁的"星期五"。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如果要成为汉城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赞助商,赞助企业必须付给主办单位约2000万英镑的广告费。这样官方赞助商一般可以在比赛场地展示自己的品牌,还可以在其广告和营销活动中合法使用"世界杯"名称和标识。主办单位给赞助商提供200张到250张门票用于他们的企业公关和促销活动。但是,随着偷袭营销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花费上千万美元的赞助费,而是通过运用一些营销技巧,搭上这些赛事的便车。  相似文献   

16.
纪辛 《国际广告》2010,(4):42-45
和德国世界杯赛相比,今年中国观众可以比较从容地收看到南非世界杯的多场比赛,尽情享受足球激情。同样,受惠于时差的,还有敏锐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历届和目前被认为较为成功的"非"奥运营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参考目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得出进行"非"奥运营销可以采取的策略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斌 《广告大观》2008,(10):54-55
广东,一年要消费190万吨酒,是中国酒类饮品消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单位啤酒利润最高的市场,无疑这块市场成了众多中外名酒觊觎的梦想。随着中外知名酒类的进入,瓜分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广东本土品牌的珠江啤酒,从岭南文化的精髓出发,以“真”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突破重围,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19.
出席社交宴会,目的不是去吃饱肚子,而是要进入一个社交圈子,奥运营销也是如此。2012年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就是伦敦奥运会,四年一次的运动盛典就像一场运动和商业的盛宴。很多企业进去了,很多企业进不去,进与不进,对企业来讲是它们自己的选择。但就奥运营销来说,企业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不要想在宴席上吃饱,还要更多地考虑整个营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子华 《中国广告》2010,(11):78-79
世界杯足球大战虽已落幕。但当时各路啤酒诸侯别开生面、刀光剑影的营销对阵,让人至今还不时想起。相比2006年世界杯开始的奥运战役,此时的啤酒诸侯们已变得更加强大,营销投入与激烈氛围更是前所未有。青岛、雪花、哈啤、燕京四雄同起操戈,品牌谋局。战术博弈,一时狼烟四起,战马嘶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