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
<正>我国《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就是会计上岗证考试,《会计法》明确规定,通过考试取得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也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可以说,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财务岗位的"准入证",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起点。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自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无纸化考试。所谓无纸化考试,是以《会计从业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财会字 [2 0 0 0 ] 1 3号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会字[2 0 0 0 ]5号 )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如何界定 ?会计工作应包括哪些岗位 ?答 :会计人员是指在会计岗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持有按《管理办法》规定注册、年检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但未按规定注册、年检的 ,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相似文献   

3.
梁晓波 《商》2012,(2):50-50
财经法规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学生们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为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理解和遵守财经法规。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因为这门课程成绩不好而考不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财经法规课程成绩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都已实行无纸化考试模式,但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通过率要远远低于原来纸质考试模式。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主力军,各高职院校应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子,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通过率。  相似文献   

5.
奚正艳  李虎威 《商》2013,(8Z):85-85,67
会计证考试是目前会计专业强化会计学生就业保障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就业门槛,是职称晋升考试报名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大学校园掀起了在校考“从业”的热潮,但是,随着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的改革,三门必须同时通过才能取证.大大降低会计证的通过率。本文在对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郑州校区会计系专业大二、大三2671名在校大学生考证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会计学专业会计从业资格通过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时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会计从业的资格证是进入到会计的行业一块敲门砖,在全国的范围内有效,对报考人员是学历及专业无限制。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中来,加剧了目前会计类专业资格考试的竞争。本文就近几年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资格证的考试通过率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会计考试的现状,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的层面以及学生的层面的学习阶段与考前准备提出相应考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财经速递     
《商业会计》2011,(18):4-5
会计会计从业资格证调转实现电子化最近,财政部发布《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信息化调转暂行办法》,规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采用信息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疑是他们在校五年学习中最重要的一张证书。然而,五年制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生个体间的学习能力差异也较大,如何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顺利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从业的关系《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指出,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对于任用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注册登记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依据《会计法》第42条的规定处理。以上内容表明,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已进入法制化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者评审、会计专业职务的聘任、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各单位不得任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第二章 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部门第三条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行属地原则。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含县级,下同)负责本行…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2017年新《会计法》修订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认定,会计行业步入了"后会计证"时代。虽然从事会计工作,不再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后会计证"时代,如何及时应对转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条件,提出会计这一职业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也较高,提高会计从业门槛,是实现会计人员优化的有效途径,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会计从业门槛实现会计人员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凤 《商场现代化》2005,(35):298-299
分析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条件,提出会计这一职业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也较高,提高会计从业门槛,是实现会计人员优化的有效途径,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是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建设高素质会计队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会计诚信制度建设的需要;是会计职能的变化需要。作为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建设高素质会计队伍,涉及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会计人员自身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行业的准入证书,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传统的纸质考试改革为无纸化考试。新的无纸化考试模式下,考生的通过率大大降低,给基础会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如何对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相应课程的通过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基础会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会计对于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要,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没有详细的财务管理,就不能顺利运行,因此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会计从业的实际过程中,有着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总账与明细帐不符等,这些都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进行,也会影响着单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政金融系针对新形式下的会计教育,制定了一套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从事会计教育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几十年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发展很快,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这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会计法的制定与完善,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我国会计现代化要求我国会计工作要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国会计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整顿会计秩序的指示,以整顿会计秩序和宣传《会计法》为重点,促进会计秩序逐步好转,推动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认识我国会计工作在新时期的转变?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把握三点。会计的重要不仅仅体现在簿记第一,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经严越友震,会计越重要”。币场经济赋予了这句话新的内涵,需要我们在认识上自新的升华。几十天采,会计工作主要围绕记账、爱账服账淑文霞,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环书,但这仅是传统的簿记工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会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大多沿用重理论轻实操,从课本到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会计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缺乏系统性,实践工作能力更是缺乏,学了会计不会做账成为普遍现象,在新形势下,学过会计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很低。如何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会计从业人员,探索新的会计教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直观性会计教学模式是当前会计教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