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状况、权益维护状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考察他们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导致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着重强调了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民工生存状态改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村劳动力代际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8个能够综合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工作、生活、社会保障和主观意愿等生存现状的指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现状影响因素的因子模型,集中分析各个因素对进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进城农村劳动力总体代际和性别差异上的表现。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工作因素、进城动机、主观诉求等方面都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区别,工作稳定性、身份歧视等因素对第二代农民工的影响有着不同于事先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科尔曼(James Coleman)的理性选择理论为指导,并将理性分为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结合对武汉市农民工健康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民工主体的角度,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农民工能够获得越多的比较收入,越愿意选择永久性迁移;农民工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越强,能够获得的资源越多,越愿意选择永久性迁移。而"原居住地自然灾害情况"和"原居住地区类别"所构成的生存理性,对农民工的永久性迁移意愿则不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生存和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从现实看,农民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从五个方面就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与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而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一直是困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农民工结构、农民工意识形态变化等方面说明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并对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3)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看到了成都市农民工在城市的辛劳和贡献。同时,城乡均衡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公平发展、科学发展的最终要求,成都市农民工市民化有权利享受均等的城市公共服务。基于对成都市一二圈层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文章得出了一些对成都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在浙江务工的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民工生存状况改善存在制度设计、管理模式和功能保障等方面的责任缺失,提出政府应在创立制度平台和完善保障体系两大方面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的不充分、不稳定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多种因素,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深刻变化,适应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规范工资管理、建立农民工组织,不断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嘉兴陶庄521位样本农民工从工作安全、就医看病、子女就学、精神文化生活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表明,当前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并不乐观,社会和政府应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2)
农民工是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见证了我国持续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历程。毋庸置疑,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充沛、低廉的劳动力,做出了特殊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文章对成都市农民工群体生存状态进行分析评估,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为成都市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盈 《时代经贸》2012,(4):43-44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采取自发外出的方式到城市寻找生存和劳作机会而形成的。如今衣着光鲜、潇洒自信的第二代农民工较之肩扛蛇皮袋的背影、蓬头垢面露宿车站的第一代农民工在务工行业、职业规划、消费观念、婚恋维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本文通过分析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和冲击,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农民工走进了城市,他们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对中部农业大省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政  王燕荣  李海波  张琨  喻琨 《经济地理》2022,(10):186-192
在分析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驱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机理的基础上,基于703户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LS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驱动因素中,就业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促进效应,居住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阻力效应,社会融入的驱动作用不显著。(2)经济驱动因素中,创业环境和资本禀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都具有正的拉动作用,家庭责任的驱动作用不显著。(3)农民工返乡创业驱动力存在地区差异,整体而言,经济因素对东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作用最大,社会因素对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作用最大。(4)农民工返乡创业驱动力存在城际差异,在行政级别较低的地级市、县城务工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的不充分、不稳定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多种因素,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与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因素,并就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社会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彭红碧 《经济论坛》2014,(4):119-122
农民工工资决定存在诸多因素。其中,人力资本等因素属于农民工自身层面,劳动力价值、供求状况等因素属于农民工市场层面,最低工资制度、歧视因素等属于社会环境层面。三个层面分别构成了农民工工资决定的内部、中间和外部三大圈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农民工工资决定的圈层结构。这是农民工工资决定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本文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及生存状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别从教育、户籍、保险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农民工就业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3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范畴,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改革期间,工业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相契合,然而,城乡劳动力供求始终存在严重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在推进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如何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构建解决农民工产业化生存的支持体系,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从家庭视角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至少包含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总体水平偏低;制约农民工家庭进一步融入城市的主要是职业和经济因素;家庭月收入等多重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