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黄静 《当代经济》2016,(24):87-89
本文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南北车并购重组的绩效,以南北车公告并购消息日为事件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北车并购重组后绩效显著提高,同时累积超额收益也持续为正,同时也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二者并购重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海霞 《当代经济》2016,(23):54-55
本文以创业板公司为例,以事件研究法来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增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增持向市场传递了利好的信号,在增持公告发布前后的较短时间内,公司股价将明显上涨,同时在较长时间内也能够维持积极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发布现金股利变化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现金股利变化的公告效应及市场反应,同时检验中国股票市场股利信号传递假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变化公告的市场反应明显为负,支持股利信号传递假说;现金股利增减变化的公告效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采用OLS法对样本数据的横截面进行回归分析,证明股利支付率、市净率和公司规模是现金股利变化公告效应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上市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实控制人行为,解决资本市场深层问题的"治本之策"。文章在分析目前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整体上市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要约收购、购买相关资产等是整体上市的主要途径,并对两种上市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整体上市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我国政策制定层面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整体上市有利于减少内部交易,减少盈余管理,改善公司绩效。然而这些观点缺乏实证证明。本文以金属与非金属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对整体上市带来的相关效应进行研究,以检验相关理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市公司与非整体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盈利能力、市场表现、关联交易程度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3年~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中的39起举牌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60,30]的事件窗内,全样本举牌事件的确会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但是,根据举牌公告进行投资,即公告日后买入股票,投资者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分类研究发现,投机举牌和战略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价值投资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大小是3%~6%。  相似文献   

7.
整体上市方式与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经济论坛》2008,(9):120-123
自2003年TCL集团推出整体上市计划以来,整体上市的热流便不断在证券市场上涌动,整体上市已成为上市公司解决长期存在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一直被认为是特大利好。凡是公布了整体上市信息或被传闻有整体上市题材的公司,股价均大幅飙升。在未来几年内,整体上市仍然是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但整体上市是否真的是一座正在开采或有待开采的金矿,还是鱼目混珠、参差不齐。整体上市后公司运营绩效是否真的有所提高,是否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股东收益,整体上市后究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什么,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可以支撑大幅上扬的股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答案,供投资者和管理层参考。  相似文献   

8.
邱晓昂 《时代经贸》2013,(2):157-157,160
本文以1991年-2011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金融创新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金融创新事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股价的影响。从实证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能够对金融创新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显著的正反应。证券市场的反应时及时的甚至是超前的,并且在信息披露之前,正的异常收益已经出现,显然金融创新的信息已经被提前泄露了。  相似文献   

9.
企业整体上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上市是近期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之一.国资委目前正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鼓励和支持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其他非央企上市公司积极效仿.目前已经整体上市有TCL,武钢,本钢,宝钢,上港等.本文就整体上市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永海  章涛 《经济评论》2012,(3):130-134,15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现象。整体上市不仅可以延长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减少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降低交易费用,产生规模效应,还可以减少集团公司内部的同业竞争,带来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加股东财富。本文采用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间已实施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了整体上市对公司经营业绩及股东财富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市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加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以2004—2007年我国整体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整体上市对上市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市既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短期绩效,又改善了长期绩效。同时,整体上市的短期绩效明显并有虚高现象,但长期绩效的改善并不明显,即整体上市缺乏支撑企业长期绩效持续增长的推力,说明企业不可能通过整体上市以彻底解决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吴兰 《时代经贸》2012,(20):178-179
本文以深证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来考查上市公司内部人亲属卖出交易的超额收益情况。研究发现,内部人亲属卖出股票获得了超额收益。其次,在检验超额收益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内部人亲属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支持了信息层级假说和信息不对称假说。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行为应该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尤其要警惕内部人亲属可能成为内部人交易管制的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整体上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整体上市将积极推进。本文着重论述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对整体上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祝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0-1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到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目前,非整体上市问题是全流通时期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应用企业整体上市模式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企业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进行整体上市模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改变监管思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冯乾 《财经研究》2016,(8):62-73
掌握主权信用评级变动的市场影响及其传染机制,对于投资者、国家金融安全及政府采取应对措施来说都意义重大。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1990-2013年全球48个经济体发生的评级事件和每日股指收益率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事件国评级变动对非事件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传染渠道,结果表明:(1)评级下调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但评级上调产生的超额收益不显著;(2)股票市场可以提前预测评级下调事件,但不能预测评级上调事件;(3)季风效应对评级调整的市场传染有一定的解释力;(4)净传染效应基本不显著,这说明评级事件的市场传染应该有经济基础,而不是由投资者心理预期这类非基本面因素造成的;(5)溢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评级的市场传染,是评级变动影响市场及传染的主要渠道。文章的结论深化了我们对评级调整如何影响股票市场及其传染渠道的认识,也为中国防范国外主权信用评级变动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红云 《时代经贸》2007,5(11Z):99-100
自TCL集团率先实施整体上市,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整体上市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热点。本文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现实情况,对我国企业整体上市进行了具体分析,认识到整体上市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许金峰 《经济》2007,(11):30-31
在当前证券市场上,"整体上市"正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焦点.所谓"整体上市"即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这里的"整体"相对于"分拆上市"中的"分拆"而言,并不意味着公司所有资产都上市才叫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完成整体上市的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价反应和公司绩效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的整体上市行为对上市公司股价上升和绩效改善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梦婷  李慧 《广东经济》2016,(12):152-153
本文以2011-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既发行中期票据又发布现金分红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分红公告对债券市场的反应.研究发现大规模现金分红会造成债券价格的下跌,国有企业分红引起的债券价格的波动与盈利能力并无显著联系,而非国有企业分红引起的债券超额收益与净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还发现,第一大股东控股与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交互作用会引发上市公司分红负效应,但引入机构投资者后,这种负效应得到缓和,大股东利益转移行为得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李勇 《经济师》2009,(11):76-78
根据沪深两市的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近期发生的公开市场股票回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在股份回购公告日之前产生了显著的市场效应,但同时表明,公告日之前可能存在信息泄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