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2007,(4):43-43
袁隆平院士建议,国家应适当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收购价。粮食生产意义重大,粮食如果出问题,就是全局性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粮食多,价格也便宜,就认为粮食生产不重要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不高没关系了。全国13亿人,人口基数太大。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掉以轻心。那种认为现在粮食多就可以不抓粮食生产的想法,很危险。  相似文献   

2.
张志华 《齐鲁粮食》2003,(12):13-1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粮食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怎么走,怎样才能实现“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三大改革目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现结合菏泽粮食工作的实际就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发展“小麦经济”。开展粮食订单收购,是市场化条件下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重要方式,是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保障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批准一些粮食主销区逐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会给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带来什么影响 ?主产区的粮食企业和农发行应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谈一点看法。 粮食主销区改革给粮食 主产区带来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及收购资金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利弊同在,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主产区粮价回升。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农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利弊(一)利1.有利于调动粮农的种粮积极性,增加收入。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粮农可以自主决定种植品种、面积、数量,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2.有利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优质粮食生产。农民会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生产效益高、成本低、品质优的粮食参与市场竞争,以达到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目的。3.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4.有利于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二)弊1.粮食收购主体增多,粮食市场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带来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粮食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地区、粮食主产省的非主产区逐步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粮食收购保护政策重点集中到具有粮食种植优势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域。在这些地区,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种粮为主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经验。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和思考。一、几个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重要关系(一)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系。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几乎所…  相似文献   

7.
当前,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摆在人们面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扬,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地再次掀起种地高潮。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工作中不切实际地追求形式,甚至要求农民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填湖种粮,伐木造田。笔认为,此法偏颇,实不可取。  相似文献   

8.
过去,各级政府把完成粮食收购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农民认为完成粮食交售任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那时,每当夏秋粮食入库期间,农民争先恐后踊跃交粮,各收购点总是人潮涌动,粮食职工不分尽夜加班收购,对不符合质量的粮食经过整理才人库,保证入库质量。现在,一是由于粮食供大于求,粮价低迷,粮食购销企业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但农民仍认为粮价低于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售粮积极性;二是各乡镇党在农业税征实上未像过去那样硬性规定必须收粮,所以在粮食收购任务上催收力度明显减弱,甚至有的乡镇党政认为粮食收购是粮食部门的事,明显不如以前那么重视,农民也认为交不交粮无所谓;三是农民认为粮食部门收购上卡质量、程序多,加之有些收购人员有收大秤的现象,有的个体粮商又在乡下偷偷收粮,不如卖给个体粮商方便。所以,现在粮食部门粮食收购入库无高潮,各粮站收购冷冷清清,粮食职工组织走村串户收购,质量上明显不如以前那样逗硬,严重影响了储粮安全和顺价销售。  相似文献   

9.
安丘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现有粮田面积4万公顷,常年粮食总产量5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实施订单粮食收购已在各地相继展开,这是在新形势下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粮源、确保用粮企业满足供应、促进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一种新模式。为了迎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粮食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去年,区别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的不同情况,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放开主销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执行的效果是好的。当前,由于粮食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较低,主产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重,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种粮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务院明确:各地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犤2001犦28号)。今年主产区的粮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正着眼于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对粮食主产区采取倾斜性保护措施,但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就此,笔者认为,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主产区粮企)应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利用契机,争取主动,以战略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直面粮食购销市场化。推进体制创新打造龙头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尤其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渠道的划分已不是局限于企业所有制性质,而是根据其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来…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5日所作政府报告中提到了我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如何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开展粮食生产保险工作,是稳定农民增收和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蒋萍 《齐鲁粮食》2003,(9):12-13
1994年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入世后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彻底改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政企合一”性质,建立一个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控制为辅的粮食购销体制,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已成为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价格,实行购销市场化改革后,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主产区腾出了更多的需求空间,市场平稳的反映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种好的形势下,一种要求更快地全盘改变粮食收购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响。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认真的思考,不断加深对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认识。一、关于粮食收购放开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因此,粮食收购应该市场化了;论坛粮食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了,粮食收购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两种意见都很有代表性。从表面上看,放开粮食…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人类正常生存的首要问题,粮食生产事关全局。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需求的能力,亦是指粮食经济承受各种不测事件(战争、灾害等)的能力。“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我国是人口大国,需粮大国,必须居安思危。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坚守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地上。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就靠农民的积极性和足够的种植面积来保证,这也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没有建立起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稳定增长机制。因此,保护和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着手,通过建立对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使主产区政府有抓好粮食生产的利益驱动,种粮农民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收益或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从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经8年.概括起来,中国8年粮改提供了如下宝贵启示:一是坚持粮食市场化取向不后退,即使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但大方向坚定不移;二是坚持逐步创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总目标不转移,始终如一:三是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的核心不动摇,忠实“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主销区省市又相继放开。只要粮食形势不发生大的波动,一些粮食非主产区省市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在应对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粮食购销市场化,核心是取消粮食定购制度,放开粮食初级市场,从长远看,粮食购销市场化,有利于发育粮食初级市场,有利于提高农民及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同时也给购销企业粮食收购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