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洪荭  蔡萍  陈锐 《财会通讯》2011,(12):74-76,85
本文以深沪2006-2010年京、沪、苏、浙、粤、鲁、鄂、川八省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差距。结果发现:各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这种差距有望缩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Wurgl er(2000)提出的资本结构配置效率研究方法研究了1993-2007年间我国工业的资本结构配置效率问题。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此段时期我国的资本结构配置效率较高;配置效率经历了一个反转过程;部门配置效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采矿业、重工业、公共行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部门;在增长的行业增加投资的效率较高,而在衰退的行业存在着过度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梁雷 《财会通讯》2011,(11):105-107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新资本充足框架》中,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经济资本配置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运用RAROC波动法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普遍低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39个行业2003—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的资本配置效率比较明显,但年度资本配置效率变化较大。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存在较多问题,除资本大量流向资本生产率较低的行业部门之外,资本在部门之间再配置出现严重失衡;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及历史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技术创新不足,影响资本配置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政府对工业领域投资的引导和投向;加强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6.
选取2000—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3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社会资本和政府干预影响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较高的社会资本水平和较低的政府干预程度,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社会资本与政府干预在影响资本配置效率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在政府干预比较严重的地区,社会资本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剧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协调越来越强调和倚重于资本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考察2002-2010年湖北省企业分地区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影响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外部因素;二是影响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内部因素。评价现有文献的价值和存在问题,为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服务业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1~2007年,河北省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并不算太低,平均值为0.660。动态地看,河北省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2005年以前呈逐步上升的态势,2005年以后,则变化相对平稳。就不同服务行业而言,产业集中度、垄断程度越高,其资本配置效率就越低;要素密集程度显著影响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分析表明,从河北省东部到中西部,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总体呈梯度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低效率的内部资本配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隐患,一旦失控就会造成联动效应,甚至会演化为行业危机。近年来,系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在中国兴起和繁荣,这引起了业界对这类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特殊的市场状态入手,以复星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市场规模和财务指标(如托宾Q值、营业收入增长率)等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复星系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较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改进公司治理模式可实现其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房地产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房地产作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突破口必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国发展低碳房地产面临着众多障碍与困难,本文通过剖析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总被引:89,自引:3,他引:8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城市规划是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战略转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从工具理性向自由理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理念、精明增长和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导向已经扩展至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低碳城市规划转向的理论体系构建,为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与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32组包含中国各行业近11万个数据的大型面板数据集,分行业系统测算了我国各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并对区域和省际资本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我国各地区的资本形成更加依赖于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绝大多数省份的资本形成存在自我约束、收敛的机制;不同省份间金融要素对固定资本形成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我国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动障碍。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相关文献梳理把握的基础上,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深入研究了低碳城市的含义、构成低碳城市系统的基本空间单元、支撑低碳城市运转的体系、低碳城市的生态系统及社会系统等内容,并基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了2007-2020年期间不同碳税水平、不同能源使用效率、不同碳税使用方式对二氧化碳减排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部门产出及其价格、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单位碳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能源使用效率越高,单位碳税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越大;在能源消费环节征收碳税,同时降低居民所得税税率,并保持政府财政收入中性,可以实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使得社会福利水平有所增加,从而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能耗分析的青岛低碳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降低能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各个城市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要靠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岛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然后入手分析了各个行业的具体耗能情况,从而引出了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有国家地区都会受气候变化影响,无一例外.全世界需要要走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一概念被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之温室气体,以高能源效率产出,推动可持续之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作为单元出计量碳排放量之实施经验不多,更没有具体项目把碳审计概念融进我们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内.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之决策环节,这缺口必须通过把规划编制过程和手法扩展.最基本任务是把"碳排放审计"概念实施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本文笔者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和规划管理提出建议,深化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流程,应对气候变化之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手段必然有其成本,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政策也不例外。政策手段带来的成本与效益需要有科学性及客观的分析,才会帮助政府在制定政策及建设项目时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达到优化经济资源之目的。本文提出需要对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手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要从科学客观角度建立低碳城市成本效益理论和方法,应用评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和投资决定。并针对我国城乡规划体制内具有法定效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手段,提出在实施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指标时要考虑产生的经济成本与效益,以近期完成的石家庄正定新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解释。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城市能源碳排放需求预测的研究方法,采用最优增长率模型,研究了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未来的能源碳排放需求。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碳排放需求的高峰值都出现在2025年以前,只有上海出现在2040年,这将使上海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南京、苏州、宁波和无锡的能源消费需求、能源碳排放需求都较高,人均碳排放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未来这些城市也将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