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驰 《上海商业》2014,(10):18-21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人学会"钻木取火",人类就逐渐摆脱"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开始尝试烘烤、"石烹法",以烹饪食物、享受美味,同时有了烹饪历史文化的延续。松江,上海之根。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拓荒者在松江九峰一带开拓上海最早的居住小区,在荒原上播下了上海第一粒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车驰 《上海商业》2015,(4):44-48
松江烹饪文化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中国烹饪概论》在论述中国烹饪地方风味流派——上海风味中称上海民间饮食口味"仍以苏州、松江风味为主体",并提出"松江的‘东南佳味’,可以代表上海本地特色"。今日上海的海派风味和菜系风靡全国乃至海外,海派风味追溯其源,  相似文献   

3.
松江,江南文化名城;九峰三泖,人文荟萃;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源、沪上之巅”的美誉.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秦建镇、唐置县、元升府、明清为全国纺织业中心,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干百年来,松江悠久的历史,璀灿的文化,富饶美丽的松江大地,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松江饮食文化. 松江饮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烹饪文明史,早在3500年前,殷墟文化开始商朝就有了烹饪的祖师爷—彭祖、易牙、伊果,古书上记载了有关烹饪的理论和方法。我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长期的实践创造并开展了丰富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物质和精神享受,十分重视并确立了一套宫廷的烹饪制度,历代一些文人、雅士、美食者和官吏,从不同的角度以记实、抒情和实践总结等形式流传下来不少烹饪的史料和名著。但是,长期以来,丰富的烹饪技艺文化的教育和传授主要是从“祖辈传授,父子相承”家庭世袭到“以  相似文献   

5.
久富之路     
一易 《上海工商》2003,(9):44-45
上海的经济开发小区多之又多.其中知名的也不乏其“人”,而位于松江九亭镇的久富经济小区可能要算其中一个,据说,在落户上海经济小区的投资当中。知道久富的人就比知道松江九亭的人还要多。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29日,四鳃鲈被评为松江“66个经典符号”土特产之首.它不但具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传承,更完美诠释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松江元素的精髓,其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性和标志性倍受推崇,是松江市民引以自豪的经典符号.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虽在千里之外的洛阳为官,但是,他常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与家乡风物,尤其思念起吴中特产、味道特别鲜美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思吴江歌》,中国的诗学中也就多了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  相似文献   

7.
周宏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133-133
新时期烹饪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烹饪是文化、艺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实用科学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饮食文化的智慧与知识的结晶,它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工艺体系。传统的烹饪专业教学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烹饪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质疑一一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基础的、表面的、朴素的知识而能触类旁通、视野开阔,成为“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厨师。本文就“质疑一一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8.
我国“烹饪”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从诞生期到繁荣期的五个历史阶段,“烹饪”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烹饪”概念变化原因的分析.得出今天的“烹饪”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它是一门科学、一门文化。  相似文献   

9.
上海烟草集团松江烟草糖酒有限公司是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上海松江商业总公司共同投资,于1995年1月组建的股份制公司.下设烟草、配销分公司等。公司坚持“顾客第一,信誉至上,科学管理,做精做强”,大力开展诚信建设,积极实践诚信经商,使公司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经济效益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公司是市“A类纳税信用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业》2008,(12):73-73
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在其位于上海松江的工厂召开为期两天的“2008博斯特新产品发布会”,来自全国50多家企业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上海商业》2014,(3):57-59
食物即文化的不同体验—众所周知的,在食谱出现以前,烹饪最初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来进行的.它制法多样,有烘焙、烧烤、蒸煮、油炸等.而食物的外形也因不同的语言、文化、气候和烹饪时的心情以及对健康的追求而有所不同.同样,烹饪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不同的调料和烹制技巧、多样化的厨具、以及最后所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美味.每一种烹饪手法乃至每一道菜,无论是意大利披萨还是中国饺子,都体现了一代人的烹饪技巧和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城市近郊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以上海松江区为例.仅松江店所处的中山中路2公里长的商业街.商铺连绵,各类专业专卖店超过百家,3000平米以上的百货店就有5家百联松江店经营面积5000平米.不论从规模、硬件以及地理位置.松江店最多排名第三。面对激烈的市场态势.百联松江店应该有怎样的作为?如何用好百联集团巨大资源优势.敢作敢为.在松江创出一片天地.使小店焕发青春的活力。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在“文化”一词前加个定语“中国”,就是中国文化,依次推断,在上海就形成“海派文化”,在企业就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价值理念、目标使命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管理方式,其中心是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就是一种集体认同的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4.
一座城市定义一段地标,一段地标繁华一座城市.在上海松江,有一座家喻户晓名为“开元地中海”的商业广场。广场开业八年来创造商业零售额44亿元,创造利税6亿元。与开业之初相比,广场销售增长了6倍,利润增长了4倍,税收增长了8倍,  相似文献   

15.
晚明江南地区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文化和思想中心。在明代社会政治形势日益恶化的大形势下,东林党人和复社所倡导的实学思潮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文学活动也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现象,以陈子龙为代表主持编写的《皇明经世文编》是其中的代表。它由松江的名门士子为主要力量,松江的地方官员方岳贡、张国维等人也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和帮助,其目的在于“务为有用”“以资世用”,并引起了明清两代经世思潮的兴盛,对我们了解明清两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海面临着东海,但是多数上海人都没有见到过海;上海的商业举世闻名,通常人们把经商的人称之为"下海".上海是座移民城市,上海的商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上海的商业"海纳百川"自然要以"海商"而自居了. 有人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上海历史上有五次大发展都与水有关. 700年前,当沿海的先民们从松江的华亭(青龙镇)成功跨过清水溪开发上海滩时,这片土地就成为演绎中国近现代史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车驰 《上海商业》2013,(1):32-39
余天成堂是上海辉煌依旧的中华老字号药房之一. 余天成堂坐落在今松江古城中山中路最繁华的地段,已整整230年.松江的历史记载了她,声名远播上海全市乃至江浙一带.她久远的历史、辉煌的业绩,见证了她虽老弥壮,枝繁叶茂. 筚路蓝缕 余氏天成 余天成堂创建乃至余氏五代传人承前启后,历百余年春秋,逢机遇,创实业,迎挑战,展鸿图,潮起潮落,充满着传奇和艰辛. 余天成堂的前身,是清乾年间开设在松江古城西门外的一家中药铺,业主是出生于中药世家的一位浙江宁波人.他营销草药,悬壶济世,平日里又喜欢结交朋友,有一位从宁波来的同乡,更是得到他的关照和帮助,之后成了相互十分信任的朋友,这位同乡就是后来创建余天成堂的余游园.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上海郊区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城镇发展方针,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松江、朱家角,安亭.高桥等“一城九镇”成为重点推进发展的试点城镇。五年来,试点城镇的建设有了显著的进展。回顾总结它们的实践探索经验,对试点城镇乃至上海郊区城镇未来的发展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盘一周,销售破亿!"2008年12月20日起,刚刚度过两周年庆典的松江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随着商铺的火爆开盘,又一次聚集了松江乃至沪上媒体的眼球.事实上,近年来类似开元地中海的商业地产已经存在着明显的消化不良现象,如上海南方休闲广场、松江嘉和商业广场等,空置或半关张的现象已成普遍.  相似文献   

20.
左红丽 《财贸研究》2002,13(2):116-118
本文试图以上海松江为例,探索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的简单模型——文化需求层次模型,以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