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证券创新工具,它是一种根据约定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公司债券,是一种衍生、复合型的证券品种。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可转债也存在很好的发展前景。本通过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研究,揭示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注意并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2.
李志雄 《市场论坛》2004,(12):67-69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证券创新工具,它是一种根据约定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公司债券,是一种衍生、复合型的证券品种.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可转债也存在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研究,揭示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注意并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3.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混合型证券,此债券是集公司普通债券与证券期权于一体的综合体。本文就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举例说明,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可转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一是初始发行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拆分和费用分摊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可转债的后续计量中转股前、转股时、调价时和赎回时的会计处理。本文通过系统化的会计实务分析,翔实的政策依据,为可转债发行单位的会计处理实务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13,(1):16-17
《新财富》发布的《2012中国证券研究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所看到的研究产能过剩,基本是指传统股票研究。随着混业和创新时代的到来,对债券、可转债、衍生品、期货、期极等创新品种的研究还是一片蓝海,在这些新兴业务领域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将是消化过剩产能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10,(3):84-85
在资本市场沉寂10年之久的四长虹,2009年成功募集30亿元,为其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方案设计上,长虹选择了当时条件下的最佳融资载体——分离交易可转债,实现了“一次发行、二次融资”。同时,09长虹债成为新《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的最后一只分离交易可转债,也显示出长虹和招商证券强大的公关能力。  相似文献   

6.
可分离可转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正被我国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采用,但由于可分离可转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尚短,所以迄今为止人们对可分离可转债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可分离可转债发行的优缺点及其后果,可以为上市公司选择可分离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监管,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卫莲 《商》2014,(1):218-218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慢慢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品种开始为投资者所熟知。可转债就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标的。本文以中行可转债的投资为例,详尽的介绍了投资可转债的方法,在总结过往业绩数据的同时运用假设方法对可转债的投资收益进行测算,为投资者投资可转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楼 《市场论坛》2004,(9):47-48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因此可转债的定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针对目前可转债定价中所涉及到的股价波动率这一个重要的因素进行较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8日起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出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中国市场上有十几只分离交易可转债在上市交易。本文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分离交易可转债进行的了定价,比较模拟的理论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徐皓  梁东  万伟 《中国市场》2007,(1):17-17
本文总结了国内市场上拟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条款设计、产品定价等问题,并从债券的投资者、发行人、承销商三个角度分析了分离交易可转债较普通可转债所具有的优势,以期为可转债市场发展完善提供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1.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例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2006年5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被首次列入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本文从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结构设计、投融资优势及风险等方面对这一创新金融工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套利模式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转债套利理论分析在理论上股票价格和可转债的价格之间应该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会被交易行为所消除,但是在现实中,市场并不会总是有效,通过仔细寻找是可以发现套利时机的。同时由于市场上并不能将股票转换为债  相似文献   

13.
范楼 《市场论坛》2004,14(12):47-48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因此可转债的定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可转债定价中所涉及到的股价波动率这一个重要的因素进行较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可转债是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比较热衷的一种新兴的再融资工具,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典型的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对上海机场转债和深圳万科转债在2005年1月-8月的定价做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分别观察沪市和深市的价格与理论价值的偏离程度,得出了这两只可转债的理论价值被不同程度高估的结论。最后,本文分析了可转债市场定价的合理性,并指出了理论价值被高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与期权性等多重属性,其隐含波动率测度是进行债券定价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实证分析与市场观察比较方法,构建二叉树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选取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引入修正无风险利率考察银行可转债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偏离幅度,并对可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价格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可转债的理论价值略低于市场价格,其可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与正股股价存在负相关性,隐含波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中的可转债溢价现象。基于此,应完善可转债定价机制,优化可转债发行条款,提高可转债定价的信息化集成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与期权性等多重属性,其隐含波动率测度是进行债券定价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实证分析与市场观察比较方法,构建二叉树模型,选取15家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可转债为样本,通过逆向推导可转债隐含波动率,并对其与正股价值、债券价值的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将可转债的内置条款加入可转债实际价值测度中会使可转债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度增大,可转债隐含波动率的“拉升”提示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高思卓 《新财富》2014,(6):104-109
可转债套利策略通过购买可转换债券,对冲其股票与信用风险获利。此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套利空间被压缩,一些套利者成为交易者,并加大杠杆以谋求超额回报,从而在市场危机时遭受重大损失。金融危机后,许多投行关闭了自营部门,且更多买断式可转债买家纷纷寻求收益,这将减少该领域的竞争,带来更好的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18.
自2017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及新的可转换债券发行、申购方式实施后,可转换债券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以Black-Sholes模型为基础,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进行研究,选择电子通信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部分可转债为例,对其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价值进行分析,在计算可转债相应时点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基础上确定债券的买入和卖出时机,形成可转债的交易策略。研究成果对可转债市场上的可转债投资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证券咨询机构选股建议的预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对被证券咨询机构推荐的股票在被推荐前后的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两条主要结论:1、证券咨询机构推荐的股票收益率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而证券咨询机构的选股建议恰恰加重了这一过度反应现象。2、证券咨询机构推荐的股票中庄股所占的比例较大,对庄股的正确把握使得证券咨询机构的选股建议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此外本对上述现象提出了3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李小加 《新财富》2004,(8):90-91
自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与J.P.摩根重组合并后的3年来,摩根大通在证券承销市场的份额提高了3倍,在全球股票及可转债承销业务排名中从2002年的第8位已跃升至2003年的第4位(承销规模达到316亿美元),并从中获得8.59亿美元的收入,领先于美林端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强劲对手。2003年,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达36.9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