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它作为我们民族发展史的见证者,也是这许许多多城市发展的记忆.在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财富聚集在一起,同时也是意外地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中之一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消逝.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同时,我们也要协调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城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文化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一个城市个性特征的彰显和集体记忆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文化财富的象征和文化涵养的重要体现。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改造如何与保护相协调,改造过程中如何再造经典,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关系等等,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系统经验,将给我国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入手,认为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特色体现及重要的发展资源;同时考察了当前快速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所造成的严重冲击,以及城市对文化建设和特色塑造的必然追求,并就其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峰 《城市问题》2008,(2):41-45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记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见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传播“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重要文化场馆,要切实保护好文物文化资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粹。然而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城市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形态开发给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的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创产业价值形成价值评估体系,将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划分等级,探索相对应的保护利用模式和具体有效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沈阳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永福 《民营科技》2011,(2):278-27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整治工作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让历史街区得以生存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如何做好历史街区的规划与整治,已不仅是政府与建设部门思考的问题了,在此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加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居平 《上海房地》2006,(7):40-40
近日,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等主办的2006世界遗产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和2006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于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上海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组织——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也同期成立。多年来,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特别是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10.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现存的旧城区文物建筑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资金保障,普遍存在日趋衰败的现象。文章以段祺瑞府旧址为例,对衰败原因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保护性再利用的可行性,并从建筑保护、城市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前提下,一系列改造再利用的方法和经营策略,意在探寻一条保护历史文脉与当今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并使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特色是城市内涵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故黄河堪称徐州人民的母亲河,她不仅承担着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功能,更肩负着历史与文化的使命。经过多年的开发治理,故黄河已经成为名城徐州的一条生态景观走廊和美丽的风景线,但其历史文化价值还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徐州在故黄河景观打造和文化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故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其在徐州城市特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筑衰败在所难免,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城市中心年代久远的建筑群的衰败,美国与欧洲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同时也表现出城市景观文化的取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与欧洲城市老城区景观发展政策、城市文化模式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希望为今日我国快速城市...  相似文献   

14.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城市文化正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最好保障。文本旨在简要阐述城市文化对宜居城市建设的作用的同时,浅略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耦合点在于:循环经济是城市社会在生态文化支撑下,转模仿自然生态,自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以与城市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技术范式.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循环规划及其制度支撑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刘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吴静  白旭 《价值工程》2014,(17):116-117
历史建筑记载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的信息,它们是不可复得的文化载体。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以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例,分析其纪念价值、文化价值,找出历史建筑创造经济价值的一般规律,对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给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来摆脱大拆大建的模式,既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又使城市文化得到了传承。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以来,中国开启了世界人文识别体系。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化认识上,更为直接的表现在经济增长助力上。中国在大国治理中的人文识别与认同具有战略性。本文以上海建立海派城市品牌识别体系为例,提出了以东方管理文化为指导,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阶段以上海为试点构建战略性系统的人文识别的治理模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