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美国城市理性增长理念对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首先介绍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蔓延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因和后果,然后论述美国针对城市蔓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城市理性增长.最后根据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理性城市空间,结合中国过去二十几年快速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探讨美国城市理性增长对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解决当前都市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高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和利用规律,促进都市区空间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定和有效落实,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回顾国际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和治理的区域化趋势,总结了国际大都市区空间发展和协同治理的若干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提升北京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一体化的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规划界在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这一体系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尽管在提出伊始就面临着诸多重大的障碍,但在欧洲规划界同仁的努力下,其发展历程虽缓慢但颇有实效,至今已对欧洲的城乡体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空间规划理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论文旨在剖析欧洲一体化空间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梳理了北京市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北京市在发展平台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平台经济,以支撑服务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四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概述我国和北京市的公共住房政策之后,主要运用3E理论对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经济(Economics)、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进行评估。通过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认为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存在房价收入比过高、供给需求失衡和目标群体不明确三大问题,需要一一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科普能力,集中表现为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而科普资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也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学发展现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怎样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并见到实效,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科普事业发展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本研究旨在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为北京市的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的转变和趋势分析出发 ,探讨了进入 2 1世纪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政策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胀率持久性在通胀率动态研究中备受学界的关注,并且直接影响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终解方程式。本文对我国通胀率持久性的统计特性做了严谨的计量检验和分析,应用“格点拔靴(自举)”中值无偏估计和Exp-Wald未知断点检验来捕捉我国物价波动持久性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通胀率持久性在高通胀时期走高,而在物价波动减小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著减弱。我们讨论了这一发现对相关货币政策分析机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市增长和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逐渐由"职住合一"向"职住分离"演变.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住选择的经典理论和最近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城市的制度环境特点,建立了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北京市的两套就业者微观样本实证研究了各种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机会三大类)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北京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工作机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通勤时间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中特有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转型特点.增加了"居住一就业"空闻关系的复杂性.论文认为,应致力于减少对劳动力自由选址的制度性约束,在促进产业用地充分集聚的同时,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改变其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的现状,同时在交通便捷的区位提供符合当地劳动力住房需求的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空间范围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推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本研究采用交流强度、断裂点、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兼顾距离、服务和行政划分等原则,依托经济社会联系和资源环境保障的划分依据,明确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存在三个层次的空间范围,即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域、紧密区域和合作区域。结合各地区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在各个层次区域的核心地位和各区域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Social and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Housing Reform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search into eastern European housing reform indicates that privatiz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processes of social and physical exclusion and segregation. Has the Chinese housing reform been accompanied by similar problem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by examining the early evidence on the social and spatial consequences of housing reform.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articular soci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Chinese cities developed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Communist control and then examines the social and spatial impacts of housing reform.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housing reform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housing provision system and improved many urban residents' living conditions, it has not entirely broke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Reform was to a large extent carried out within work‐unit establishments and has had very different impacts for diffe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ups. In addition, spatial impacts in urban areas have varied between old and new areas and between rich and poor areas. La recherche sur les réformes du logement en Europe de l'est montre que la privatisation a été accompagnée de processus d'exclusion et de ségrégation physique et sociale. La réforme chinoise du logement a‐t‐elle été accompagnée de problèmes identiques? Cet article examine les premières données sur les conséquences sociales et spatiales de la réforme du logement. Il commence par une discussion des modèles sociaux et spatiaux particuliers aux villes chinoises développés durant les premières années du contrôle communiste et examine ensuite l'impact social et spatial de la réforme du logement. Bien que la réforme du logement ait apporté des changements significatifs au système de provision du logement et amélioré les conditions de vie de nombreux résidents urbains, elle n'a pas entièrement rompu avec le système traditionnel. La réforme a été en grande partie conduite à l'intérieur des établissements d'unités de travail et a eu un impact très différent sur les divers groupes sociaux et économiques. De plus, les impacts spatiaux dans les régions urbaines ont varié selon que les régions sont anciennes ou nouvelles et riches ou pauvres.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吧式”休闲场所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地区的327家酒吧、咖啡馆和茶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ArcGIS分区统计功能分析得出:在城市经济活跃、人群收入水平高、知识水平高、外国人多的地区,"吧式"休闲场所较多;不同类型的"吧"在城市中的集聚强度不同,酒吧聚集度最高,其次为咖啡馆,茶馆最为分散.各种"吧式"休闲场所在城市中的不同集聚状态与对商家而言的城市空间的可进入性有关.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有必要更多地统筹考虑各种"吧式"休闲场所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