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陈爱军 《现代企业》2001,(12):48-49
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推出国际化的品牌,并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性的营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达到一个国际化的目标。不仅要利用本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还必须利用国外资源条件和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即在国外投资、生产、组织和策划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目前中国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如何实施品牌国际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圈可点:联想、海尔、华为、青岛啤酒、蒙牛、格力、TCL等著名企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可以说,国内市场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战场,经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这些企业才在国内站稳脚跟。如今,他们面临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融入国际化经济之中,经济国际化必然伴随品牌国际化。中国的品牌在守住自己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  相似文献   

4.
品牌国际化的动机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正由产品质量、性能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入世”使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众多品牌的激烈竞争,而且还必须迎接国外众多知名品牌的挑战。因此,面对国内竞争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新格局,中国企业面临的课题已经不是是否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而是必须参与国际竞争、怎样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很多人仍津津乐道于在全球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但那些贴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大多并不是中国自己的牌子。因此,品牌国际化才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化品牌的多少,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显示着这个国家在国际化社会中的地位.众多的国际化品牌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一个国家若没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一家企业若没有在国际市场上打得响的成功品牌,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永远落在人家后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国际化现状和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WTO后过渡阶段”的逐渐完成,国际品牌将加速进入我国。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然而最差的就是品牌优势。因此,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改变我国“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实现我国品牌“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借鉴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国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建立过程和中国国有品牌现状的分析 ,总结出了国际名牌的建立模式 ,并就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当今实际情况的看法。文章特别阐述了在进行品牌国际化建设中如何制订市场营销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早些时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经推出一档《品牌·中国》节目,先后对我国凤凰化学仪器集团、奇瑞公司、金王蜡烛集团公司和海尔集团进行了报道,集中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其实,品牌不仅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讲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名牌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标志。很多人知道一个国家,通常都是从这个国家的世界知名品牌开始的。比如,通过索尼、东芝,人们知道了日本;通过三星、LG,大家了解了韩国;通过诺基亚,消费者认识了芬兰。在全球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战略,而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文在重新认识品牌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品牌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总体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只有少数一线企业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塑造国际化品牌,同时这些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普遍处于发展初期。 海尔(Haier)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成功实践者,在各国际目标市场中初步济身于一线品牌行列。联想(Lenovo)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近两年将是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华为(Huawei)在非洲、拉美、中东、东南亚等相对低端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在欧、美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也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琴  王麟 《中外企业家》2007,(11):92-94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世界范围的竞争格局和模式也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牌国际化已是一种大趋势。纵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品牌国际化战略。中国企业要想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继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贵刊11月刊上看到苏宁电器的深度报道.深有感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更多企业走出了国门,开始向品牌国际化方向迈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品牌共有将近200万之多,但真正能够在国内和圆外叫的响的除了联想、华为、海尔、TCL、中石化、中石油等屈指可数的大牌外,世界级的中国国际品牌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盛行导致品牌资产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学术研究的不足反映出对这一主题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在对中国、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部分企业品牌国际化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阶段模型,并对每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是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跻身经济强国的重要法宝。由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中,美国企业的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其他品牌则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而中国品牌无一人选。  相似文献   

16.
符莎莉 《企业经济》2003,(6):178-179
一、市场对接过渡期国内品牌国际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品牌国际化是指用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开拓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全世界的市场,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低成本运营。品牌国际化从低级到高级表现为三种形式,即(1)品牌商品的输出。(2)资本的输出,即通过在品延伸国投资建厂达到品牌扩张的目标。(3)无形资产资本的输出,即通过在品牌延伸国投资建厂达到品牌扩张的目标。(3)无形资产的输出,即签订商标使用许可证合同等方式实现品牌扩张。无形资产输出方式具有风险小,回报高的特点,是开拓市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三四月份联想以400亿元的代价把自己的品牌从legend变成了lenovo,并完成了这一新品牌的全球注册,为自己品牌的未来的全球扩张扫清了障碍.毫无疑问,联想这样做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因为legend毕竟有很多年的沉淀,是国内pc市场排名第一的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打造国际品牌产品,实行品牌国际化,做大做强辽宁省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省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也是入世以来面对挑战,实施名牌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拟就辽宁省实行品牌国际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和相应策略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华商文化应是一种弘扬传统华商文化之精髓、吸纳全世界文化之优点、创新、融合、发展中的文化集合体。华商文化应当是中国品牌的灵魂,而中国品牌应当是华商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华商文化国际化与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华商文化是神,中国品牌是形,按自然界的规律,只有神形合一,神形相谐,二者才能实现较好的发展,也才能实现最终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品牌的局限与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透析中国品牌 中国最具权威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在1995、1996连续两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中,先后对100多个中国品牌进行了近乎国际评价标准的品牌价值研究和评估,从中得出结论:(1)中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2)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3)品牌竞争提高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4)世纪之交,中国将出现名牌之间的竞争,一批具有向世界名牌挑战能力的中国名牌将脱颖而出。 2000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参照国际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价标准,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