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主体间性是对德育主体性的扬弃,不仅吸取了德育主体性的合理内容,而且极大的发展了德育主体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德育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德育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实施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李良玉 《魅力中国》2010,(31):380-380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做到牢固把握高校德育的主导权。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1、疏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是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大学里的不断普及,汲取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中的营养因子来发展我国的网络德育是非常有效的.而国内当前对网络德育研究大多重在揭示问题、分析现状,因此,文章以管理心理学中激励理论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激励理论在高校网络德育中的实施手段,对优化高校网络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成本理论来看,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德育效能须提高的情况。高校德育应增强成本意识。增强成本意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最优利用学校资源的需要,也是德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自觉在高校德育中增强成本意识,可以从构建起立体的德育网络,重视学生个体道德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德育服务等方面体现,使高校德育实现效果最优化和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弘扬校园风尚,引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加强机制保障,构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促进知行合一,培育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化环境育人,打造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优化信息平台,提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校园网络舆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策略,主要是主动介入,加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校园网络舆论队伍建设,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完善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应急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建华 《新西部(上)》2009,(11):108-108,107
本文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应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赵建伟 《理论观察》2014,(5):129-131
海量、传播迅速和受众广的网络信息,凭借其平等性和开放性,得以广泛传播于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所接收、接受。高校德育的社会主义取向,决定了高校网络德育当以具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为自己教育的内容和取向。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高校德育网站,提高高校网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端正音乐教育理念;提高高校音乐教师个人素养;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校园网络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校园网络加强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努力减少对大学生的"信息污染" ;培养一支业务精湛、通晓网络应用的新型德育队伍;建立完善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新型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开展网上咨询;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律意识;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1.
郑忠平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191-193,217
文章基于网络给校园德育建设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网络对校园德育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面对网络不良环境下校园德育的对策,这对校园德育建设更好地应对网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赖敏  钟家洪 《魅力中国》2011,(21):33-3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大的发展。但由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新鲜事物,因此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分析了传统道德文化在延边地区德育中的现状,提出了在学校德育中融入传统道德文化的途径。要深层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树立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确立独特的德育内容;努力打造特色校园。  相似文献   

14.
吴艳玲 《理论观察》2006,(5):114-115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内容结构框架基本上建立起来。高校德育发展规律经常表现为德育内容与人才培养规格的“滞后性”同“适应性”的纠缠与斗争,这是高校德育发展规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生活是一种符号化和精神性的虚拟生活。网络生活的规定性和它所具有的特点,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生活的不规范性以及人的理性的存在,网络生活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同时,由于网络生活所具有的开放、自主以及虚拟性,使网络生活具有现代德育的生成条件,成为网络生活走向伦理生存的基础。网络生活要走向伦理的生存,主体性教育是根本,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德育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以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为基础的自主性德育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具有促进德育教育由"教会学生顺从"向"教会学生选择"的转变作用.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教育的方法是融德育工作于良好的校园风气的建设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挑战并带来机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应抓好以下几点:转变观念,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优化资源,创造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的各个角落。随着各地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以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APP为载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已经逐渐发展为大学校园亚文化。具有开放性、主体的多元性和交流的多向性等特征的校园网络文化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把握校园网络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创新,做好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9.
董平 《黑河学刊》2014,(7):82-83
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特点的分析,笔者发现《守则》的制定虽然是符合我国文化特性的,但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故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现实为依据,以内容的具体性和主体性为原则,制定《小学生守则》和德育内容,以明确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并潜移墨化地改变着今天校园的青年大学生。它使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出现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与传统德育的冲突:1.个性化的倾向与合作精神培养的冲突;2.网络的虚拟化与现实社会化的冲突;3.科学理性的增强和人文精神的淡化的冲突;4.学生主体性增强与教师权威性下降的冲突。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种种变化,大学德育的创新成为必然的趋势。德育创新将函盖德育观念、教育技术、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