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生态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师教师实现自我和社会发展,解决人与环境矛盾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自身生态素质即生态道德、生态知识、生态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极其重要,随着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的发展,库区生态形势严峻。生态安全原则蕴含着环境公平价值和秩序安全原则。为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护库区生态安全,首要的是以生态安全原则为指导思想完善库区生态立法,建立生态安全信息制度、生态安全监测制度、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生态安全风险预防制度、生态安全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切。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广泛参与、企业勇担责任和环境NGO推动五位一体的综合环境治理格局,是当下中国解决环境危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保证整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足迹将人类消耗加以量化,并和区域土地的承载力进行对比,来判断研究区域的土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了全面分析抚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运用改进的"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针对抚州市的具体情况,对抚州市生态足迹进行计量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抚州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培养人们对于生态发展所负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进行的教育,它是现代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具有同时性、渐进性、重点的选择性等基本特征。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知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这决定了生态道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与普遍性、实践性与持久性、完整性与一致性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和投入,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创新生态道德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筑就是文化与技术发展的结合体,建筑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人们对于环境、能源的持续发展较为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形成了生态经济理论,将其与建筑经济进行充分的融合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文章主要对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阐述了生态经济条件下建筑经济的智能化、生态环保、现代化、节能性与自然性特征、分析了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模式,希望可以为生态经济以及建筑经济的平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侯娜  曲婷婷 《魅力中国》2014,(11):321-321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文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正在一步一步的被打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等正在逐步的制约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类更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对于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进行合理规划,这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一种义务和职责所在,更是对于后代人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生态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生态伦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法制化和制度化等生态伦理思想.我们重温邓小平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业的发展,为城市景观带来了不利影响,促进了人们对绿色景观生态功能的认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随之产生的现代休闲公园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对于休闲公园研究的深入更加有利于其发展.本文以新民市湖滨公园为例,对现代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们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那么,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冯轲 《魅力中国》2014,(22):23-23
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社会以及人们的关注,在国家基本政策的持续推广中,坚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环境生态坚持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中所蕴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究,根据其特点为生态监测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环境生态监测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聂莉 《现代乡镇》2005,(9):35-38
随着当前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有效地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巨大生态代价和经济成本的非持续发展经济问题,把现代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一种生态代价和经济成本最低的科学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根本目标。绿色经济将成为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列车也在高速行驶着,但是人们逐渐忽略了身边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经济生态区中德安县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研究,文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农业发展对策的建议。着重解决关于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恰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卢启程 《改革与战略》2010,26(10):96-99
发展都市农业和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在简要回顾都市农业和生态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都市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协同关系视角,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昆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人们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前提下,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小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集中居住的新农村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既可保护环境,又由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而使生态农产品能产生较高的溢价以及本身具有观光价值进而可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且能够就地解决大量就业,较有可能成为支撑农民集中居住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文章对集中居住条件下生态种养循环系统模型的构建及效用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草原经济是一个两难选择。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符合生态畜牧业要求的生产方式遇到强大阻力,无法深入进行。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为例,对该地区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考察分析,总结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无法顺利实施的现实原因,进而折射整个草原地区生产方式转换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的多寡意味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而经济增长注定伴随资源环境约束。生态经济学所涉及的主题贯穿整个人类历史,随着问题的出现,人类面对、研究、解决,并最终逐步达成共识,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寻求人类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再加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会致使人们在精神方面也更加的紧张,进而在此前景之中,人们对于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生态化理念在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之中所具有的效果实施剖析,进而对其生态理念在如今室内景观设计之中所具有的成效实施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