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主动。于是,为了在与竞争对手的争斗中胜出,价格战一词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纵观近几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上的商品大战,无论是以往的彩电大战、微波炉大战,还是频繁发生的空调大战、汽车销售大战,大都是从价格战开始的。这是因为,“价格”这个最原始的竞争武器使用起来最为便捷,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连马路上的摊贩都非常娴熟。  相似文献   

2.
在赢得消费者的商战中,众多企业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同对手竞争,而价格则越来越被视为一种竞争手段,价格上小的冲突在很多情况下会演变为价格战,纵观近几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上的商品大战无论是以往的彩电大战、微波炉大战,还是最近发生的空调大战,大都是从价格战开始的,这是因为,“价格”这个最原始的竞争武器使用起来最为便捷,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连马路上的摊贩都非常娴熟,但是价格战引发的“踮脚尖效应”却是难免的,就像人们以前在露天广场看电影一样,前面的人踮起脚尖很容易地改变了自己的地位,后面的人也会更轻易地进行效法,结果大家都踮起脚尖,等于谁的境况都没改变,但市场营销中的价格远不是这么简单,一个接一个报复性低价位的最后结果却是行业利润的大幅度下滑;长期的价格战会导致经济上的毁灭和心理上的脆弱,这种状况会使企业家个人、公司以及整个行业付出额外的代价。不管最后谁会赢得价格战,所有的参与者的状况同战争开始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更有甚者,会给虎视眈眈的市场进入者制造“渔翁得利”的机会,然而,这种争战也并非不可避免,在知识已知彼的基础上,高智商的企业完全可以“不战而屈其兵,”利用非价格武器打赢价格战。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竞争的一半来自价格”。回顾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价格战在家电、通讯、电子等各个行业遍地开花。想想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价格大战,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真谛。在近乎残酷的价格战实践中,许多公司开始明白,传统的定价策略似乎已经“黔驴计穷”,需要用“艺术”进行装扮,以此来吸引顾客,打动顾客。  相似文献   

4.
症状—:盲目跟风。商家在市场上的表演,常常使人目瞪口呆。由此引发的商战也越来越激烈。白酒大战,口服液大战,饮水机大战,热水器大战,VCD大战……战火连绵”,硝烟不断”。如今白酒市场疲软,众多白酒厂、饮料厂,甚至个体户纷纷上马生产葡萄酒,葡萄酒大战烽火又起。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只能重复低层次的价格战。而盲目跟风的结果是, 10 个跟风9个赔。 症状二:一味造名。造名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但造名又往往需要大把大把地花钱。随着人们成本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花钱买的产品中“几滴是血几滴是水”心中当然明白。商家造…  相似文献   

5.
李婕 《经营者》2006,(10):92-94
七天的五·一长假刚刚开始,一场被业界称为“自卫反击”的价格大战已臻白热化。各大家电卖场都迫不及待的打出了降价的“杀手锏”,面对春节期间海外军团在价格上的集体跳水,已让国内企业"拱手"交出了市场份额10%,的战绩,此时“价格战”可谓是中国家电企业背水一战。我国家电业的价格战不是某人一朝一夕的突发奇象,恰恰相反,在我国价格战有着“悠久”的历史。1996年,为抗衡洋彩电对中国市场的侵入,长虹举起降价大旗,彩电全面降价18%,由此也引发了彩电行业连绵不断的价格大战。1998年,长虹买断上游厂商200万只21英寸彩电彩管,力图从产业链的上…  相似文献   

6.
价格战是卖方为了挤占市场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作为一种最原始的营销策略,因其具有杀伤力强、短平快等诸多优点,因而被许多厂商竞相采用。一些强势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而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甚至为了把对手彻底挤出竞争市场,依靠自身的实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然而,价格战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伤别人,也能伤自己。用得好,能够“一剑封喉”,直接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从开启价格战先锋的彩电业开始,我国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恶性竞争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春刚  沈连婕 《企业经济》2001,(12):125-126
在争夺顾客的商战中,企业各施其能地遏制对手。降价是常被采用的武器-但这往往会使小的冲突变成价格大战。在价格大战中,无论是谁赢,结果都一样,最终参与价格战的任何一方都比参战前糟糕。然而价格战却变成了企业常规的竞争手段,而它却具有不寻常的残酷性。通常,不同的公司为了避免杀伤性的价格战会采用一系列的可选择的策略。本文的目的是当经理们陷入价格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为其提供非价格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6年3月26日,四川长虹掀起的一场“长虹行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降价大战的魅力,“长虹行动”几乎成了中国企业主动争取市场的一个经典范例。此后,价格战便此起彼伏,“黑马”不断  相似文献   

9.
价格是树,市场是风,树欲静而风不止广告大战造就了VCD行业囤积资源未必能稳操胜券“价格战使国家税收和行业利润减少”的言论是站在计划经济立场说话  相似文献   

10.
躲避价格战     
这几年,价格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越打越激烈,越打折扣越多。顾客面对价格战,是边买边笑,拍手称快:“让价格战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但厂家、商家是边卖边哭,跺脚着急:“价格大战赶快结束吧!“然而,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价格战似乎在所难免,但对于个体企业来说,其实价格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上,价格战从未停过火。从降价酬宾,到季节性甩卖,一直到近两年的彩电大战,VCD 大战,摩托车大战……可以说,价格战从战术性措施,发展成了战略性措施。运用的好,可给平销的产品带来一派繁荣,如彩电大战,使"长虹"跃上头把交椅。然而也有不少价格战并非出于战略目的,实是出于无奈。产品积压了方才在价格上打主意。这时,与其边生产边降价,不如停产调整浪费小些。  相似文献   

12.
央视广告大战、卫视广告大战、整版报纸广告大战、价格战……2005年,国内学习机市场各品牌你方喝罢我方登场,大有当年VCD广告大战的汹汹气势和脑白金广告铺天盖地的狠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疑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但是,乱世出英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家电企业品牌现状 1.大打价格战和巨额广告投入从中国家电企业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家电品牌向国内外市场清晰地描述他们品牌的发展战略,缺少品牌战略是中国家电业近20年来最大的战略决策失误。“彩管大战”、“价格大战”此起彼伏,虽然打出了企业的名声,但其结果没有出现一个持续的赢家。这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标准化》2004,(3):15-17
“价格战”一直是国内家电市场屡试不爽的绝招,但在热水器市场,几次价格大战后人们却发现情况有所不同:“两万”引燃的行业价格大战并没有改变2003年的市场格局,电热水器仍然是最快的行业增长点,上百家大小企业仍然各具生存空间,白浪、博世等更多的洋品牌竞相杀人市场,海尔依然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主导品牌。  相似文献   

15.
<正> 价格战是商战中的惯用手段,对厂家来说,它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品牌的市场份额;对消费者而言,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对整个行业来说,它可以整合优势,把假冒伪劣淘汰出局。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品牌都有资格挑起价格战,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打得起价格战。当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无序竞争就会出现。常言说,“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看来,价格战也是一把双刃剑。当  相似文献   

16.
非价格竞争策略在家电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不少家电生产厂家普遍感到产品难销,经营者感觉生意难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家电生产厂家和商家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降价风,最为突出的有微波炉大战,空调大战,VCD大战以及蔓延至今的彩电大战,不少商家的降价让利已打破市场淡旺季之分.在这扑朔迷离的家电价格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价格战给家电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改善了家电的供求状况,提高了家电的品牌集中度,推动了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但在以价格战为主旋律的市场竞争中,家电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难以令人乐观.由于连绵不断的价格战,使家电的价格一直低迷运行.过度的价格战背后,隐藏着不少隐忧.  相似文献   

17.
天气乍暖还寒,市场上就爆发了今年的第一场价格大战:海信公司第一个宣布,该公司的两种变频空调的价格降千元左右。再联想到前几年长虹公司挑起的电视机价格战,格兰士发起的微波炉价格战,人们不难感受到,价格大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硝烟弥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消费者从战火中屡屡得到好处的道理不难理解,而生产者的难题却越来越难以解读。面对挑战者的连连出招,企业该如何应对呢?面对每一次挑战,企业首先要弄清楚对手挑起价格战的原因和背景。降价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份额下降。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中通过自己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观点     
张曙:“中国制造”战略四难题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曙指出,“中国制造”不容乐观,还面临四大战略难题—— 价格大战何时休。中国制造战略的第一个难题是尽快结束低层次的价格战,真正实现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制造。 “春秋战国”如何统一。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制造战略研究,组织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从开启价格战先锋的彩电业开始,我国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恶性竞争频繁发生,并且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和蔓延。如今价格战已经涉及家电业、IT业、建筑业、汽车业等各行各业。运用好价格战,对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在为企业创造短暂成功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低质量、脆弱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2012,(9)
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以一种滑稽的结局收场:“价格战”发起方删除降价微博,产品价格悄然回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