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克服和解决多年来由于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系统受损问题,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角度,以大庆市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大庆市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走出发展困境的唯一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此类城市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云刚 《经济地理》2000,20(5):26-29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是困扰东北区城市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以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探讨了东北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转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约束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奎 《经济师》2003,(10):69-70
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基于矿产生命周期的产业因素是其中的关键。文章根据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现状 ,就产业演进从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构想。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问题的提出资源型城市是指自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资源型城市的显著特征就是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200余个。在整个城市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量。资源型城市依据所开发的化石资源种类又可细分为:油城,如大庆、东营、…  相似文献   

7.
江苏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朝永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0,20(5):43-46,51
本文首先从全省层面定性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然后从地市层面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13个地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南京、徐州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弱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证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证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可持续发展。针对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1997-2010年的美国金融数据,选取18个相关指标,对美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开始,美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到2007年达到非常脆弱的程度,2008年以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明  李金昌 《财经研究》2007,33(10):73-82,106
中国城市发展是走郊区化之路,还是高密度的紧凑城市之路,取决于紧凑城市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机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测度指标,利用回归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越紧凑越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并未引起资源消耗的显著改善。结论对于我国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遵循的是优先发展经济,而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是滞后的,这种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牺牲社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导致我国在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城市发展出现了不可持续性。而如何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成为了问题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文章通过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使城市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上海市1985~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985年的1.9340hm^2、0.1582hm^2逐年增加至2004年的3.0459hm^2、0.5805hm^2,一而同期的入均生态赤字也由1.7958hm^2上升到2.6656hm^2。同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并预测了2010年的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最后得出,上海市入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业在物质条件、城镇功能和城镇形象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也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刚性需求。但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市场垄断行为严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持续走高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实行土地和住房的双轨制管理,实行出让金年租制,完善房地产税制度,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创新,实现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反映了区域发展对最佳发展模式和更高发展境界的追求,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进行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产业是新兴的美丽产业和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西南地区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在提出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推进西南地区花卉生产的可持续性、花卉市场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和花卉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炜 《财经科学》2007,(6):76-80
本文认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合理利用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要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探索了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内容;剖析了,目前我国名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历史名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与流域相关的国家立法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旨在促进、实现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法,但是必须通过适时和合理的修订才能够支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修订时需要注意: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需要的同时,制订相应的标准和法律责任;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系统内的水、土、气、生物多样性、人文因素等;明确多个参与部门的职责及法律责任;注意法律之间及其与政策之间的相互支持;流域相关机构之间加强合作;行政的、市场的和社会的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对流域与区域的统一管理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强化现有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办法;加强预警和应急制度的建设;明确对生态移民的保护;增加责任的可诉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自大庆市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后,政府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发展旅游经济策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分析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的现状和机遇,提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