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作压力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压力的概念、有关压力的经典理论,具体包括个人--环境匹配模型、认知交互作用模型和ISR模型进行了介绍;然后讨论了压力源,特别是导致压力的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并对于压力反应涉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常用的压力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论述了压力的含义及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由此提出了工作压力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94名华南地区中小微外贸企业员工感知的工作压力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和工作投入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作压力对工作投入有负向影响;工作压力及其各构面(构成的层面)和工作投入及其各构面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工作压力各构面对工作投入有较大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玉玫 《价值工程》2011,30(30):319-320
工作压力是企业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心理资本概念及构成要素辨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心理资本对降低员工工作压力的积极作用,并就员工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员工工作中的压力管理和引导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压力的概念,并说明了压力对工作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工作中压力的方法,另外文章就如何管理和引导积极的压力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也逐渐成为企业高层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但是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存在客观的差异,女性相比男性管理者在社会和家庭充当的角色不一,由此引发对中高层女性工作压力的研究。本研究为深入剖析中高层女性工作压力来源,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女性管理者更好的处理工作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也逐渐成为企业高层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但是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存在客观的差异,女性相比男性管理者在社会和家庭充当的角色不一,由此引发对中高层女性工作压力的研究。本研究为深入剖析中高层女性工作压力来源,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女性管理者更好的处理工作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邮政企业员工普遍面临的整体工作心理压力,分析了当前造成邮政工会员工整体工作心理压力严重的主要原因,从如何提高邮政工会员工工作信心、加强理论学习主动推行快乐高效工作法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几种缓解邮政工会员工整体工作心理压力以及提高邮政工会员工整体综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江华 《物流技术》2014,(13):118-119,13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物流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工作压力不同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在工作压力的六个维度中,只有职业发展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璟 《价值工程》2010,29(33):89-89
本文回顾近十年来知识型员工压力研究文献,从研究方法、量表类型和文献观点等视角展开逻辑梳理,对其压力源、压力源体验影响因素和压力管理策略等分类统计,得出近十年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在对西安等地区302名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工作重塑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员工幸福感.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构建了工作重塑、人—岗匹配、员工幸福感以及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四个变量间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人—岗匹配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调节了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本研究对国有银行新生代派遣工和正式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相比正式工,派遣工对参与式管理、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的评价较低,但不存在显著差异;(2)参与式管理对提高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3)员工敬业度在参与式管理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用工制在参与式管理对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3):240-242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256份物流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和外部工作机会感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具有负相关关系、与离职倾向具有正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工作机会感知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离职倾向作用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星 《价值工程》2014,(7):182-183
文章基于我国新生代员工群体分析了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价值观对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Meaningful work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job outcome for individuals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indicate that many employees lack experienced meaningfulness in their work and that organizations have not done a good job at creating meaningful and emotionally satisfying work experiences for employees. A person–job fit approach to meaningful work and employee retention is described that consists of matching individual self-concept with job tasks and behaviors.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self-concept–job fit will be strongly related to meaningful work.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meaningful work is related to important outcome variables valued by organizations, such as increased worker performance and employee retention. Path analysis supports the proposed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物流行业企业文化与员工工作倦怠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物流行业的400余名员工的调查发现,物流行业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工作倦怠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出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干预,以期稳定员工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为创造和谐用工环境奠定良好基础,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20):243-247
工作幸福感无论是对员工还是组织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来说,工作幸福感的提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绩效,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对企业来说,工作幸福感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文章选择求助行为作为突破口,将其分为自主型求助和依赖型求助,并引入组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去探究求助行为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5):203-204
职业倦怠是企业员工较常见的一种状态,对于员工发展和企业效益均具有消极影响。文章通过H企业为例,从工作性质、员工职业发展和个人因素三方面探讨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启动员工援助计划、优化企业工作制度建设和不断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四个方面来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We develop and test a mediation model linking job insecurity to affective commitment and psychosomatic complaints via two distinct theoretical mechanisms: fairness and energy depletion. Analyses were based on 6,268 Belgian bank employees fac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ed that fairness and exhaust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of job insecurity with affective commitment and psychosomatic complaints, respectively. Multiple 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job insecurity and fairness gradually decreased across the three change stages, and that the exhaustion process was most prominent amid the change. Implic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