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浩  金凤君  王姣娥 《经济地理》2012,(4):55-61,6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对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分布差异和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微观的市县级范围内,县级及以下名城的分布相对分散,地级及以上名城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县市相对集中;在中观的省域范围内,1982年以来的一、二、三批名城在省域覆盖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东南部、北部、中西部重心格局演变的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数量递减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时空演变总体表现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中心城市、中部城市向边缘城市、地域特色城市,由直辖城市、省会城市向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甚至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扩展的特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发展在考虑各尺度区域范围内的等级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的基础上走向了科学化、细致化。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新海  柯楠  匡兵  韩璟 《经济地理》2019,39(4):192-198
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剧。②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③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大致呈现出"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④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识别流空间视角下的城镇地位及其发育状况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认知基础之一。基于县域公路客运班次数据,在Ucinet及Arc GIS软件支持下,从整体网络、城镇中心性及地理探测等三个方面对吉林省城镇中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整体网络结构相对松散、核心网络实力偏弱,城镇间空间联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域内空间联系相对紧密、跨市域联系则明显不足,区域联动发展进程相对滞缓。(2)地级城市程度中心性普遍较高、省域边缘城镇的交往能力总体处于从属地位;城镇节点的空间链接效应具有地域差异特征、区内空间联系多通过地级城市中介作用完成;综合中心性视角下的城镇层级总体呈首位分布特征并形成"一极三核"的省域"中心—枢纽"格局,区内出现"八子群、四片区"的组团现象。(3)将地理探测器方法应用于城镇中心性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省域内城镇节点中心性的影响较小,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承载力等因子对城镇地位及角色影响明显,路网密度仍是影响城镇空间链接水平的因子之一。为此,应提升省域东西部地区核心城镇资源集聚能力,优化省域边缘城镇产业结构、增强市场活力,合理配置区域交通资源、完善边缘城镇交通基础设施,以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傅微 《经济地理》2014,(5):150-154,161
基于荷兰福尔曼和戈德罗恩的以斑块、廊道和基质作为景观结构要素的研究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阐述荷兰传统村镇景观格局特征及发展过程。宏观尺度(省域)是基于土地原有格局发展的农业景观宏观格局,中观尺度(小流域)是沿水系廊道发展的景观格局,而微观尺度(村落)则是保持传统村落结构发展的景观格局。研究可为中国在村落改造、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构建以及生态网络保护建设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再考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云刚 《经济地理》2006,26(6):940-944
对于资源型城市范畴的界定,目前有多种方法,其主流是采用职能界定。职能方法虽然易于定量化却并不适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情。文章在吸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发生学分类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其分布状况和总体特征作了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县级以上)共5种类型63个,其中煤炭型城市最多,约占总数的3/5。这些城市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特别是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安徽6省最为集中。地级资源型城市数量约占全国地级城市数的19%,市区人口约占全国地级城市人口的12.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地级城市的10.4%。资源型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它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悠久的历史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 ,二十四座金牌楼”的美誉。近两年来 ,正定县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省会休闲度假区为总体目标 ,大力组织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提出“以旅游带城建、城建促旅游”的总体思路 ,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为重点 ,掀起了城市建设新热潮 ,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科学编制名城保护规划 ,强化规划管理 ,保护名城风貌。近两年 ,正定县先后制定了《正定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  相似文献   

7.
以苏南地区百强县排位第一的江阴市为例,实证性剖析了近10年来江阴市工业经济演变趋势和总体特征,总结了江阴工业经济升级发展过程中在产业结构、产品层次、资源消耗、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创新性地提出了江阴市工业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为地区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可以为苏南地区其它县级城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样板示范。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地区乡村多功能类型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运用函数模型法、空间集中度、功能识别、空间局部自相关等多种定量方法,对区域乡村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分异特征、类型划分、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地区的乡村功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功能的空间聚集程度都比较低,布局较为分散,工业生产功能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呈现出由城市群中部向东西两侧、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农业生产功能则呈现出东西两翼强,而中部弱的特征,与工业生产功能基本呈相反分布的态势,社会保障功能普遍偏低,呈低值聚集分布状态,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少的态势,生态旅游功能较高的地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城市群的周边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域。(2)各县市功能组合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共有11种功能类型,大部分的地域单元属于综合型或多功能组合型,单一功能主导型的地域单元相对较少。(3)长株潭地区各类型地域功能的形成规律是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功能类型地域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强度与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12,(7):66-67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  相似文献   

11.
《江南论坛》2011,(6):68-69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品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  相似文献   

12.
鄂苏浙粤鲁省域中小企业群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鲁德银  蔡根女 《经济地理》2006,26(2):274-279
以省域中小企业群为样本,通过湖北与东部省份的比较研究,中部经济总量与东部经济总量产生巨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群体数量偏少和成长能力不强。中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的原因在于微观成长机制不强和中观环境支持不够。最后提出促进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测算了福建省67个县级城市的综合实力并将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在GIS平台中,计算局部莫兰指数,采用GIS栅格分析方法,利用场强模型对不同等级的城市腹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综合实力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中部沿海的大城市集聚和北部的小城市集聚;福建省场强分布与700m等高线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场强值分布呈现明显的"一主一次"双轴线特征,次一级城市空间格局与高一级城市场强空间分布特征高度相关,高等级城市腹地呈垂直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地级城市腹地与行政区面积相似,但范围存在大量彼此交叉;县级城市腹地与行政区差异较小,城市腹地间以并存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2)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3)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量统计、Arcgis软件可视化表达和相关性分析,对676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省域、城市群和城市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2010年城市数据和企业数量相关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省份集中了392家、近57.99%的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群内;城市尺度方面,创新型企业集中分布在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分别占22.5%、31.66%和10.65%;企业数量分布与倒置城市等级体系"金字塔"高度吻合,城市等级水平越高,创新型企业数量越多;创新型企业在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水平、市场潜力、金融服务和融资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数据指标与企业数量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量统计、Arcgis软件可视化表达和相关性分析,对676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省域、城市群和城市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2010年城市数据和企业数量相关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省份集中了392家、近57.99%的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群内;城市尺度方面,创新型企业集中分布在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分别占22.5%、31.66% 和 10.65%;企业数量分布与倒置城市等级体系“金字塔”高度吻合,城市等级水平越高,创新型企业数量越多;创新型企业在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水平、市场潜力、金融服务和融资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数据指标与企业数量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很多问题,但说"中部塌陷"却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中部地区自身也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中部崛起充满希望。为此,中部地区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采取措施实现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4):38-47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合理、协调的创新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质量。基于广东省域,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地区,以及地级市等不同尺度,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重心分析、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增长率、基尼系数等定量指标,对2000—2018年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联系强度、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域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的涓滴效应存在空间近邻效应,省域内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双核心"结构;(2)省域尺度下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异质性,非均衡发展特征不断固化,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3)省域内城市创新联系轴线多等级结构突出,珠三角地区逐步演变为全省创新联系网络的核心地区;(4)省域城市创新网络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结构,创新网络致密性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15年6月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中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从省域和城市两个层级分析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省域层级呈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市层级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与内陆之间、各省区主要地级市与次要地级市之间两种分异并存。2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省域层面均衡分布,首位省区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层面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城市电子商务主要处于"低网购—低网商"和"高网购—高网商"两种发展状态,电子商务发展的"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4热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海峡西岸及珠三角经济区;冷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及云南部分地级市。5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显著;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则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最近,正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荣获这一殊荣,为正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一是大大提高了正定的知名度,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二是有利于搞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三是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优势,促进社会发展。如何发挥名城优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在“发挥优势、延伸优势、再造优势、开发优势”上做文章,再现正定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