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2015年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因子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山东省86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空间分异格局鲜明,呈现出由山东半岛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特征。(2)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形成了稳定的空间集聚结构,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临沂、菏泽、德州等地区。(3)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电商应用指数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相关性的影响,网购指数的空间变异受随机成分的影响较大。(4)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看,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化水平、经济与信息化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交通与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呼包鄂榆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相似文献   

3.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2000—2012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逐年收敛;从空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在整体格局上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在局部差异方面,高度集聚区域和集聚核心区几乎集中分布于辽宁省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具有更高显著性水平的则是辽宁省的南部地区,大部分辽东及辽中地区表现为中度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规律不显著,随机性、跳跃性成为其经济增长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县域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县域城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单元分析了江苏省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经济学解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县域城市生活质量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南北内部高低交错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分指标的空间分异情况不尽相同;同时生活质量表现出在苏锡常地区"高—高"集聚,东北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南京地区"高—低"集聚的特征;受到当前中国所处的快速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强弱,表现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生活质量一般较高。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加大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方面的财政支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各方面的提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蒋天颖  张超  孙平  蒋雄飞 《经济地理》2019,39(4):146-154
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测算方法,测度浙江省69个县域金融创新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浙江县域金融创新绝对差异波动大,相对差异波动小,空间集聚性不断上升;浙江省县域金融创新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热点区县域基本上分布在浙江北部环杭州湾地区,冷点区集中分布在浙江省南端;2006—2011年,浙江县域金融创新高增长区县域沿沪昆高速和杭州湾环线高速呈"Y"字型分布,处于金融创新高增长冷热点区的县域较少,而2011—2016年,演变成沿沪昆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以及G 330国道呈"R"字型分布;浙江县域金融创新主要受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以及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浙江县域金融创新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增长率、信息化水平增长率以及对外开放度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提出优化县域金融产业空间布局、拓展县域金融对外合作机制、推动县域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05和2010年的数据,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法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拉大,处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初步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青岛、济南两热点区的经济核心地位明显,济青高速和胶济线对沿线地区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鲁西地区经济仍处于低值区,山东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特征明显;各时段区域发展战略是影响山东省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以云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19年县域粮食产量为研究指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集中分布趋势不断增强,粮食生产重心向滇东北移动;(2)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高产区分布在滇东地区,低产区分布在滇西北地区;(3)粮食生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地区并向滇东北扩散,低-低集聚区分布在滇西北和滇中地区,滇中低-低集聚效应显著增强;(4)滇中、滇东和滇南某些县城粮食生产存在空间离散性;(5)第一产业产值、乡村从业人数、播种面积、土地面积、年均气温的差异是影响云南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蒋国富  刘长运 《经济地理》2008,28(4):636-639
以河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相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ARCGIS9.2和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显著;②总体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浅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其次,低海拔平原区县域经济普遍落后;③县域经济空间聚积特征明显,发达经济圈位于郑州-洛阳段及其邻近县市;④LISA值表明,河南省目前存在着三个明显的经济塌陷区.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玉芝  董平 《生产力研究》2012,(6):114-116,52,261
根据经济发展潜力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了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80个县域2000─2009年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呈增加态势;经济发展潜力的差距逐年增大,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呈现西北部、东部较强,南部较弱的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以及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与经济发展实力未必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仇方道  朱传耿  孔令平  单勇兵 《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476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L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省份内经济差距,现有研究却尚未深入。本文立足于省级以下财政分权体制,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梳理了政府间收入分成作用于省份内经济差距的具体机制,进而运用1995—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省份内经济差距和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指标,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扩大了省份内各县有效税率的差异,进而带来了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和省份内经济差距的扩大。同时,这一作用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发现为理解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以及完善当前财政体制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6.
"省管县"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以及经济和社会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评估其经济效应对深化和推广省管县体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由于在省管县体制的实施中,不同区域主体的受益或受损并不相同,还需要差别化评价。基于此,从县、设区市、省三个层面重点考察"省管县"体制对经济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省管县"体制的推行有效提升了区际统筹发展能力和财政利用针对性,客观上刺激了县级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省管县"体制在经济增长质量、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区际协调等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为了更好地贯彻省管县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地对不同政府层级、不同城市实施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张宇硕  白永平  李慧 《经济地理》2011,31(2):183-188
基于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2000-2008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密集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较好的县域集中于湟水谷地、兰—青铁路沿线一带;密集区经济空间格局呈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且具有东西分异、南北分异和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特征;2000—2008年,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其中兰州市区、红古区、白银区和西宁市区保持区域经济核心地位不变,中等水平县域由数量少、斑块状的分散布局转变为范围广、集聚性强的面状空间形态,低增长型县域呈组团式集聚分布于密集区南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620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