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亚经济周期同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济周期同步性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涵义,采用经济周期距离衡量经济周期同步性程度,结合多维标度技术,分析了包含中国在内9个东亚经济体和多种经济体组合的经济周期距离及其阶段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专业化差异、金融联系等变量的影响因素集合对经济周期距离加以解释。实证结果不仅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演化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还讨论了中国参与未来区域合作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学理论——增长极理论形成与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意义;然后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增长极模式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有效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百舸争流借力直航——综观广西会展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亚太与东盟、华人华商与中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与合作.由中国和东盟11国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20-24日在中国东盟桥头堡城市广西南宁市隆重召开.随着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构想的提出,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将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迅速蔓延。中国这个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为了抵御经济风险和巩固自身优势,攻守兼备的区域金融合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形式极其丰富,有国别之间经济合作,如现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等;亦有一国之内的合作形式。在此,我们将对区域金融问题作全面的研究。笔者主要通过古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7~18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第四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广西南宁明园新都酒店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围绕"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合作"主题,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扩大中国—东盟政治、经济、文化合作领域,深化区域行业之间的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 近日,越南西贡商信银行南宁代表处正式成立.这是越南银行在国外设立的第一家代表处,也是外国银行在广西设立的第一家办事机构.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共识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正逐步发展,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税制差异比较明显,这种差异的存在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将有效调节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税制差异,促进区域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广西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面向东盟十国区域大市场,是我国进入东盟经济区最便捷的通道。自贸区建立以来,税收协调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资源有效配置,使广西企业在这几年间有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东盟科技合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的大多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它们对开展科技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发展产业链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现实需求。随着2012年“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的正式启动,我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也开始了新的篇章。文章针对江苏省与东盟科技合作进行探讨,分析东盟国家的科技特点,探索江苏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可行模式,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GMS崛起     
自贸区的启动不仅意味着零关税时代的来临,它同时宣告了一个拥有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巨大市场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钦州保税港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保税港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前沿。推进钦州保税港区的产业规划建设和加强钦州保税港区的产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钦州保税港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钦州保税港区面临的优势以及机遇,对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广西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大背景下,文章以广西企业发展为例,提出当前广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捉住机遇及解决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广西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大背景下,文章以广西企业发展为例,提出当前广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捉住机遇及解决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历史机遇下,广西产业应何去何从?“东承西联,创新发展”——佩鲁的区域经济理论给了广西产业发展一个明确的定位。广西通过主动承接台资高技术产业,联合开发我国西部省份和东盟国家的丰富资源,加强高技术领域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发掘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桂台区域经济乃至泛珠经济区域、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东盟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日本5个代表性经济体的双边贸易为对象,通过贸易密集度指数、修正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详细测算,分析比较这些经济体与东盟可贸易品的竞争优势及互补程度,以此对当前东盟对外自由贸易区战略作出科学评价,也为今后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后双边贸易高速发展,韩国对中国区域化程度不断加深且贸易依存度持续增加。但是,中韩物流发展程度滞后于中韩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中韩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韩贸易在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提高,探讨加强中韩两国区域物流合作途径和策略越来越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王淙  冯伟年 《价值工程》2012,31(31):149-150
本文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的商机入手,分析了陕西企业利用ASEAN的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在对东盟贸易中凸显的技术问题以及用好Form E促进陕西对东盟贸易的具体技巧,力图为陕西等西部省份的国际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OBOR) policy on trade flows in 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 We use the augmented gravity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ata on 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 from 2000 to 2016.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the OBOR dummy is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ch implies that this policy benefits both 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 in terms of increased trade flows among these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coefficients of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a common language, a common border, and distance, have the expected signs, and all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us, the OBOR policy initiative could be a promising mechanism for trade facilit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in the years to 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