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定义、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操控方式、研究模型及经济后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梳理,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展望,以期能对国内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6.
《会计之友》2017,(16)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盈余管理研究的深入开展,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性、经济后果及与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的比较研究这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并探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回顾盈余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路,并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为背景,从大股东控制入手,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特征及行为后果,提出治理盈余管理的政篡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背景,以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没有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度量、手段、程度和频率、动机、市场反应、经济后果和制约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诸多命题,即会计盈余具有有用性和经济后果性,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杜绝但可以预期,盈余管理仍将是未来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14.
15.
房地产交易权籍登记是房地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我国城市房地产交易权籍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指出存在问题。文章认为房地产交易权籍一体化有两个本质的特征,一是保护公私财产权利的根本目的,二是基于信息化的政府流程再造。掌握这两个特征,有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管理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行财务会计系统主要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亦即应计制下的历史成本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的基础是实际影响期间而非现金收付发生时间。因此,对应计项目的确认就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于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应计项目金额与实际现金流金额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历年差异变动的程度可用于度量应计项目的质量。本文以1992-2004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应计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多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分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项目管理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多项目管理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Kathleen A. Farrell Jin Yu Yi Zha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3,21(4):334-350
19.
基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牵涉面广、对整体经济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宏观调控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首先提出了构建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应达到的目标与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然后从组织保证、法制建设、市场失灵治理、政府关系协调以及流动性过剩化解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房地产企业采用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已经势在必行。现论述了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房地产企业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