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发生着激烈而深刻的变革 ,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借鉴国外经验 ,积极探讨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倪瑞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5):64-65
收入分配是一个大众非常关心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收入分配的状况如何又与收入的分配方式紧密联系。因此,如何把收入分配方式与公平分配目标统一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分配方式,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原始社会,实行的是原始公有制,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即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按人头大致均分生存必需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分配方式是按权分配,即奴隶主和封建主凭借对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和劳动者人身的占有权,王室、贵族和各级官吏依仗国家授予的世袭特权…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念把公平与效率相割裂,妨碍人们正确地认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误导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的现实,我们列举了一系列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揭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体制根源,其中给予灰色收入产生的原因特别的关注。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收入分配相关制度配套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基于CGSS的调查数据探索公平收入差距与微观收入分配公平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公平收入差距和微观收入分配公平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实际收入不断接近自我感知的公平收入时,收入分配公平感不断提升,并在收入等于公平收入处达到最高;此后,随着真实收入的继续增加,分配公平感不升反降。改变模型设定、控制变量形式等方式都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和不平等归因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这一研究将为提升居民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感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均一些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且,针对日益突出的公平问题,我们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重视解决机会的不公平;纠正规则的不公平;加强对收入分配结果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论税收与收入分配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税收与收入分配公平郭庆旺,赵志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以其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然而,当70年代末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艰难曲折的历程时却发现;收入的低差别并非是理想的选择,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也不等于高效率。于是,中... 相似文献
10.
以富民为目标的收入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贯彻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但是,效率的提高不能过分地依赖收入分配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低收入群体。其根本途径是减少低收入群体的入口数量,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分配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鼓励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自觉地将要素投入生产力发展过程,并且使劳动、创造、创业、知识和人才都能在分配上得到尊重。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现要素报酬的前提是要素股权化。要素报酬的实现形式是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投入量化为企业股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按股分红。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股权化,需要与要素市场化结合。知识、技术和管理是先进生产要素,也是稀缺的要素。这些要素在股权化中还原为较大的份额,是市场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1.
12.
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保证同一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与机遇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恰恰有些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次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关系 ,保证分配机会、过程和结果的相对公平。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 ,应把初次和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中执行的一直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收入分配出现了新的矛盾,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着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立足以人为本发展思想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全面领会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诠释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平内涵,确立“效率公平并重”发展原则,使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民收入差距有扩大化的趋势,其根源在于交易不公开口制度缺失,只有公平分配才能体现社会正义,从效率型到公平型的收入分配价值取向是避免收入差距的基础。要遏制贫富分化,就必须保障国家分配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并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赵红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0):14-1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和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是企业员工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在现阶段,要确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及关系的判断标准,在分配中科学有效地贯彻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俊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3(5):9-14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过大的收入差别,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调节为主转向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经济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政府垄断资源以行政配置方式进入市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二是政府限制资源流动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三是政府职能错位造成财政收支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必须建立政府垄断资源公平分配的机制;取消政府对资源流动和市场竞争的不合理限制;按注重公平的原则改革税收和财政预算制度;还必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论述了公平分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探讨了解决分配不公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去掉其旧时代的局限性,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来促进当代中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