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基于"三治融合"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善治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与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基于社会资本的崭新视角为探索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乡村治理演化轨迹和现实困境的深入诠释,为因地制宜引导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论述了社会资本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协同互动关联,旨在揭示社会资本与乡村善治的内在逻辑联系.聚焦社会资本,为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提升乡村治理绩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公众参与治理背景下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一)公众参与治理是实现"善治"的必经之路。国家治理的目标取向是实现良好的治理("善治"),即可以避免"无效治理"并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众对公共生活的合  相似文献   

3.
叶盛 《管理观察》2017,(20):72-7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化背景下掀起了政府治道变革运动,但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市场、政府失效,政府治理也可能失效,善治理念应运而生。当前,"善治"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范式",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话语"。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是一种网络协同治理模式。善治主体间关系是一种动态、复杂的网络互动"嵌套式"系统过程,从而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及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多元自主、协同治理、共治共善"的总的、抽象化价值追求,走向善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刘滨 《管理观察》2015,(22):29-31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如果社会治理没有跟上形势势必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也需要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善治,要达到此局面离不开法律保障,因而要创新社会治理新常态必须与法治化建设相接轨。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建立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社会治理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6.
国有投资公司的产权结构特征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国家财政投资市场化运作的组织形式,在产权结构上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产权一元化、公司所有权虚化、公司制衡缺失等与一般投资公司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产权特征的特殊性不仅有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也有国有投资公司本身目标多元化、政府出资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以及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等原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要实现国有投资公司产权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有必要将国有投资公司定位于是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特殊企业法人,并将国有投资公司分为竞争性国有投资公司与非竞争性国有投资公司两类,实行分类治理,通过加强国有投资公司的资源整合功能和实现下属企业的股权多元化,达到完善产权结构、实现国有投资公司社会公益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直接决定了母公司全球化战略是否得以实现.本文从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内涵、特点和与母公司公司治理的关系,并提出在首先改善国有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的前提下,如何改善和提升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迈向以城市信仰为中心的意义表述体系,发展主义深入骨髓之时,由亲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构成的"后乡土"社会正面临着共同体的瓦解甚至是"农民的终结"的重大问题。在"后乡土"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找寻、重塑与创新乡村社会的内生价值。以客观科学礼敬态度,发掘"新乡贤"文化的传统人文精神,构建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新乡村共同体,赋予乡村的新人文系统,确立乡村研究的新乡土叙事,促成农民的文化自觉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皈依,实现"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0.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是文化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践探索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为逻辑起点,认为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体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框架、落实出资人代表机构职责权限、分层分类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以特殊管理股制度、公司治理、激励制度为重点,加快形成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财政扶持方式创新、分层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探索并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是文化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践探索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为逻辑起点,认为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体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框架、落实出资人代表机构职责权限、分层分类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以特殊管理股制度、公司治理、激励制度为重点,加快形成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财政扶持方式创新、分层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探索并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效益是企业存在社会价值的根本理由,企业效益生成方式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体现。转变效益生成方式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方略。企业要紧紧围绕企业效益的提高,从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四个层次的提升,通过淘汰落后过剩、对标挖潜创效、优化投资结构等具体措施,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险机构是指与被保险人签订销售保险合同,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企业,它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国有保险机构作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资委、中国银保监会等系列文件的解读和分析,并充分结合国有保险机构的发展实际,阐述了国有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的意义和面临的形势,并以国有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了解决国有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问题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国有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层善治是应对重大危机的有效治理模式,其微观基础是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并探索建立善治路径.本文以天伦锦城社区成功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案例,揭示在重大危机情境下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价值取向及影响机制,构建生成基层善治动机的治理路径.案例分析显示:(1)"敢担当""善作为"是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核心价值取向.(2)善治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布在环境层、制度层和个体层.其中正向激励因素体现为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交互、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的共同支撑;反向激励因素包括正式制度下的问责监督和非正式的舆论监督;而抑制因素体现为重大危机的环境属性、资源有限性以及激励的非持续性.(3)以基层党建构筑善治动机的价值引领、以多元共治维持善治动机的价值协同和以治理创新支撑善治动机的价值创造,是在重大危机中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关键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炜煜  王丹 《会计之友》2018,(1):146-149
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契合性。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实现善治的"助推器"。基于公共受托责任产生的国家审计,应致力于推进善治进程,有效化解"塔西佗陷阱"产生的社会危害。社会信任危机源于政府层面和公民层面的信息不对称,对这两方面原因的分析显示,建立国家审计机关与公民的协同合作机制,使公民能够全过程参与国家审计,不仅能够极大地弱化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隔阂",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民主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法治的定义,学者们作过深入的研究,有许多精辟的表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的方法与手段有很多,除了法治外,还有人治、礼治、德治,也可以运用政党的政策、文件等等,但一般认为,治理国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人治与法治。原始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它没有法律,社会关系主要靠习惯、道德调整,它是一个远离法律的社会。随着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也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理念便开始产生→实现→升  相似文献   

17.
认识企业法治建设与合规管理的关系,从历史维度看,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广,推动国家法治的完善,从而催生了合规管理,相互作用走向成熟。从实践维度看,法治建设与合规管理在领导方式、目标取向、组织机构、运作方式方面有高度统一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从逻辑维度看,二者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区别,在企业治理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作用。法治与合规是治理思想上的“源与流”、治理理论上的“纲与目”、企业管理上的“因与果”、工作实践上的“道与术”的关系。法治建设是统领,合规管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措施,二者统一于风险防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3):67-69
治理理论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目标的整合性和治理过程的互动性等特征,治理理论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构建高效、互动、透明、责任、法治的政府。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也存在着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基于治理理论研究视角,提出政府应转变行政理念、简政放权、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深化治理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为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能显著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这一影响主要在公司过度投资的情形下发生,而在投资不足时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作用主要发生在非国有公司中,在国有公司中则受到抑制;投资者保护水平未能在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发挥调节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机制检验显示:公司信息透明度在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支持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积极影响,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网络治理机制的研究,为监管部门制定机构投资者管理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的革命,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是一个有着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