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概念,揭示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生成机理,分析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审计效应,旨在为审计系统柔性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华 《会计之友》2012,(14):4-11
文章以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生成过程及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柔性理论、系统论和整合理论与方法,分析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生成要素和结构化方式;构建了柔性生成模型;揭示了柔性运行机制,旨在丰富和拓展社会审计理论,为发挥社会审计系统柔性效能及有效应对当今全球化的后金融危机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依赖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动态、多变的Internet环境下,迫切需要具有柔性、适应性的计算机审计模式。通过对面向服务架构的深入研究,提出WS-CAS即面向Web服务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模型,开发Internet环境下支持Web Service的系统原型,构建Internet环境下面向服务架构的计算机审计平台,验证面向服务架构的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监督者角度,分析了大学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刚性的特点,梳理了国家相关规定;从使用者层面,提炼了几种适用于大学科研经费柔性审计监督管理的实例,列举了柔性管理的具体做法与效用,得出了以柔性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研经费,能够降低科研经费成本、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从政府审计理念和政府审计实务两个视角观察政府审计系统。政府审计环境指不属于政府审计系统但影响政府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与政府审计理念各要素、政府审计实务各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审计总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是审计行为的起点和终点,整个审计监督系统的运行机制就是围绕着审计目标来进行的。故研究审计目标的确立,对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及审计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因素1.审计目标是社会需求与审计能力的有机统一从历史上看,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前者对审计目标的确定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后者则对审计目标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平衡作用。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当社会对审计的需求远…  相似文献   

7.
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影响1.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审计主体的影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主体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大部分构成。多年以来,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审计机关重点审计以国家财政投资或融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组织重点审计以企业投资为主的竞争性项目;内部审计重点审计本系统或本单位投资建设的投资项目这样一种审计格局。一般说来,凡是以国家财政投资或融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往往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但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审计导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现行审计导向的发展演变过程,认为审计导向模式的发展演变是审计的社会需求和审计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社会审计期望要求的审计目标体现了审计内在系统的逻辑性。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的导向可以解决现行审计导向的缺陷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审计导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现行审计导向的发展演变过程,认为审计导向模式的发展演变是审计的社会需求和审计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社会审计期望要求的审计目标体现了审计内在系统的逻辑性.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的导向可以解决现行审计导向的缺陷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加,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的日益尖锐,政府运作的节约、效率、效果如何,更为大众所关注,对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绩效审计逐渐登上了国家审计的历史舞台。绩效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绩效审计是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对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将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绩效审计,提出了对政府系统进行绩效审计的观点,并初步探讨了进行政府系统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系统一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但在不同的领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作为一个系统,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整体特征。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由于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复合体,呈现出整体的特征。(2)动态特征。系统处在积极的运动状态,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3)结构特征。系统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协同,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已成为缓解当前审计任务过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探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的可行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三者间审计协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监督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的监测系统来说,其责任也越来越大。一、国家审计风险成因的分析(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的审计法规体系仍然不够完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瞬息万变,审计活动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因此,新形势下,现有的法律和法规无法对所有审计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新问题完全规范到位,使得现有的法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联接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快速传输的通道,是当今各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也是信息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范围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稳定发展了28年,未来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将通过计算机通信网四通八达,联通每一个组织及个人,使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发生质的变化。审计系统作为宏观调控的综合性监督部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机关上网亟需快速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审计机关上网,标志着我国审计事业已跨入现代信息社会的门槛。目前互联网上的审计站…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给我国审计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审计则首当其冲,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主要是社会审计。1、我国社会审计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我们有权利享受各个成员国的各项优厚待遇,改善国内社会审计环境,开发成员国社会审计市场,发展我国社会审计事业,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16.
正审计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与发展必然具备一定的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即审计公设。这些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既是审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又是推动审计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因,系统而全面地探讨审计公设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及其企业管理软件的广泛使用。对审计的证据、内容和内部控制系统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使审计人员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审计,认对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开展计算机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双主体联合审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有关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社会责任审计主体进行界定,提出以国家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机构为双主体的联合审计模式,最后明确了审计双主体在社会责任审计中应履行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管理系统的普及和审计信息化的需求,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先介绍了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况和规划管理问题,从审计管理信息化和审计手段信息化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门户建设、审计数据中心、现场作业审计系统和在线审计系统的规划、管理、设计研究和建设,分析了系统建设的成功因素,得出新形势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自动化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