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青春与成长叙事是韩寒的创作核心。韩寒的小说善于使用意象,常见的事物寄托着深厚的意蕴。他的小说总是喜欢以"车"为道具,主人公被置于封闭的城池中,这座"城池"有时是实际存在的,也有的是虚拟的象征,主人公在城池中一次次"流浪"实现着反抗和蜕变。  相似文献   

2.
无名氏情爱小说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情爱以艺术描绘,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生命本体的追求.对他情爱小说的主题和审美研究,以及对无名氏情爱小说创作的时代意义的探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她试图通过对死亡的剖析告诉我们这有限的生命将是什么.本文以伍尔夫成名作<达洛卫夫人>为例,分析死亡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呈封闭性到开放性、被动性到主动性、不平等到平等、一体到多元化的走向,它的成长始终贯穿着主体内在属性和地位变化的过程,同样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性最直接的表征,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系作用的活动本质,它的核心竞争力也永远是主体的成长。以主体性反思为轴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现代化时代的应然要求,是坚持民族精神文明、追求最高理想的核心。同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成长的困境,也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以强力意志的守恒性、流动性、双向性为前提,其中牵扯到它与自然科学的复杂关系;这一学说的提出旨在为生命寻求永恒、反对各种目的论观点以及为生成赋予存在的意义,因而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思辨。永恒轮回学说本身矛盾重重,更为现代科学所不容,然而也折射出尼采的努力中所包含的某些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庐隐创作的一系列日记书信体小说,展现了现代文明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期知识女性身上所体现的生命意义。庐隐以其多舛的人生经历为创作素材,把她对社会的观察、人生的体悟、人生意义的探寻巧妙地转化到小说人物身上,真实描摹二十世纪初期知识女性奋斗历程,展现了小说主人公热情而坚定的人生探索与追求,并将其情感寄托皈依哲思,跨越时空界限,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永恒的悲哀主题。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新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是教育学进入近现代以来一直不可或缺的紧迫任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凸显了教育学的本质意义,它是关涉生命诗性成长的诗学,它把教育导向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美化、生命形式的变革,诗意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以点化生命的教育作为教育学建构的原点。但是,"生命·实践"学派依然面对着一些挑战,比如世界的物化、社会的消费化和人的机器化;教育的规训化、生命的平庸化,以及生命教育的普世化等。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生活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1.
米兰·昆德拉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处境及其本质进行探询与反思.在《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之中,他以现实的暴力、极权与虚伪的处境为背景,用艺术的形式演绎追寻生命本质这一当代哲学命题.主人公托马斯在轻与重的思考与选择中,追寻着生命的自由,渴望着存在本身有永恒之重来拯救,而特蕾莎在灵与肉的矛盾中,也对生命个体的独特存在价值进行着抉择,而二者追寻的最终结果却对选择本身形成了反讽.他们的追寻之路暗示着人类所经历的思想之路,现实处境的荒诞以及存在本质的最终荒诞也正是西方存在主义的观点的艺术展现,而最终,作者给追寻者们的出路只是宁静的诗意与温情.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作者通过叙事技巧来适当控制各种各样的"心理距离"。恰当的距离控制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心理反应,客观评价作品,获得阅读快感,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有效控制了叙述者的成年皮普和小说中人物少年皮普之间的距离、读者和叙述者皮普之间的距离及隐含作者和角色皮普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骆宾基是一位卓有才华的作家.他的某些长于"人情世故"描写的短篇小说,已达到了很高艺术境界.但因"人情世故"视野的日渐锁闭,其才华未能得以尽显,呈现出的竟是艺术生命日渐衰微而终于窒息的创作历程.对此,我们不应仅注意外在的政治教训,亦应从作家自身的主体视野、主体意识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护生画集》可谓现代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之精品,培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长养体恤于人类的仁爱意识、建立众生和睦相处的平等意识是其警世意义中彰显的为人为事而需要建立的观念,这也是护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三个基本意义。《护生画集》在现世的人生观和人格道德以及如何看待有限的生命与永恒的精神方面,仍然能给人们以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琼瑶小说以情抒写人生的风格、对自己生命烙印的深刻体验及其作品中的古典诗意美使其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道德是西方法哲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通过探讨两者的概念、联系、区分、相互影响等内容,我们能够在新时期内以崭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对致力于"法治"与"德治"建设的中国来说,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作品,这篇小说是关于一个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的故事。乔伊斯在这篇小说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顿悟"写作技巧实现了自己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气"作为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客体方面,启示着一种生命生成的宇宙精神,从主体方面,表现为充满生命动感的人格基质。而它最终的诗学意义,在于超越主客对立,以整体的人格结构,化合宇宙生命,昭示中国诗学的整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