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山是明末清初山西一位杰出的人士,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们熟知傅山在医学、文学、哲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但傅山在文献学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傅山,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他的“四宁四毋”学说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本文着重从审美观方面阐发了傅山的书法艺术主张,对于理解傅山的书法艺术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山的戏曲创作很少,《红罗镜》是其现存世的三部戏曲作品之一,在这部戏曲中,不仅出现了许多佛教名词:维摩、阿难、莲花藏等,还出现了二僧调戏弱娟的故事情节,那么,傅山究竟持一个什么样的佛教观?本文试图结合傅山的文章、经历以及相关的佛学知识来对此展开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析了鲁迅小说讽刺艺术。讽刺在我国较早是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鲁迅本人在创作中就借鉴了古代讽刺文学的一些手法,而且鲁迅对于讽刺有自己的理解,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创作中。论文概括了鲁迅小说语言讽刺艺术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鲁迅的小说成为当时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围城》在运用讽刺手法上可为匠心独运,《围城》在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充分体现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主要描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暴露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透彻,其讽刺手法淋漓尽致,达到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礼赞和对现代都市人生的讽刺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整体人生构图的两极。结合沈从文的一些主要作品探讨了其小说的讽刺艺术,并且还把他与老舍进行了比较,力图揭示出其讽刺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于写作风格犀利,该小说的出版被多次延误。与奥斯汀其他的作品相比,《诺桑觉寺》具有鲜明的特色,讽刺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对男性作家笔下的"哥特式女主角"形象的挑战和讽刺;其次,对哥特小说的荒诞和危害的戏仿和讽刺;第三,对金钱至上婚恋观的讽刺,作者让一位非传统上的女性进入婚姻的殿堂,并且是以高姿态进入婚姻的殿堂。本文主要就《诺桑觉寺》的婚假故事讽刺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里程碑,其讽刺艺术建构主要包括创作立场、美学风格、文本结构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儒林外史》创作立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文本传达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秉持了实事求是爱憎分明讽刺态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通过对《儒林外史》美学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技巧多样,洞幽烛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儒林外史》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其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的独特文本结构恰恰是为成就这种讽刺艺术而特意设计的,是对古典小说文本结构的一种创新。这种"三位一体"的讽刺艺术建构的旨归表达的是"对一种衰退了的社会设想的幻想"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书法     
清初书坛上的重要人物大多是明代遗民,他们擅长狂放不羁的行草书,其中有王铎、傅山、朱耷等。王铎学米芾、写阁帖,行草造诣很深,对后世影响很大。傅山归隐山林,著书立说,作书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其行草书也有很高的境界。朱耷即八大山人,明亡后削发为僧。画飞禽走兽,常作白眼状,以宣泄国破家亡的悲哀。书法藏头护尾,纯用小锋,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奇文,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我国讽刺文学树立了典范.它的高超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题材的真实性,描写的客观性;合理夸张性.同时采用了白描手法,给读者以想像和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讽刺形象的艺术的真实性和高度的客观性的分析,阐述了吴敬梓式的讽刺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在度过20年流亡生涯之后根据其两度回国的见闻所作的政治讽刺长诗。诗中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讽刺手法对德国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普鲁士王国反动政权、所谓反政府的自由主义派别以及资产阶级市侩进行了辛辣激烈的讽刺。长诗表达了诗人对德国封建制度的愤恨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向往,以此来给人民以斗争的勇气。唤起人民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因其揭示人物的深刻性和讽刺艺术的独特性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剖析认识了产生这些人物的背景要素,并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讽刺艺术,领悟出其表现手法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威廉.豪威尔斯曾如此评价这位美国19世纪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其作品集批判现实主义、幽默讽刺与地方民俗特色之大成,开创了美国式小说的先河。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的两年水手生活经历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正是他这段经历的记录。这部小说完美展现了马克.吐温对于地方俗语的独到描写,充分发挥了他对于地方特色的诠释手法,更深刻体现了他在幽默中所蕴含的对丑恶人性的强烈讽刺。本文旨在分析小说中对于密西西比河沿岸各色人物生活的描写,领略马克.吐温式的讽刺、民俗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学者们多从反讽的艺术角度解读沃的作品,对其代表作《一把尘土》也不例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哥特式婚姻多为学者们的讽刺对象,而剖析这起悲剧婚姻起因的寥寥无几。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地志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差异揭示了二人的不幸婚姻源于彼此价值观、婚姻观的巨大差异,传达了小说批判现代社会堕落文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陈监先的生平及其《霜红龛集校补》的几大特点,并指出陈监先以严谨的校勘方法作《霜红龛集校补》,使《霜红龛集》的诗文基本上恢复了原作的本来面貌,为研究傅山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真实可据、更加丰富的资料,使《霜红龛集》的使用价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预言性质的科幻小说,是20世纪以来最为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描写,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设想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集权的社会,揭示了极权主义的本质。小说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形象的刻画和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讽刺意味。本文尝试分析《一九八四》的语言特色和反讽手法,去感受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语言魅力和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郑桂初 《新智慧》2005,(2):I0006-I0006
我国对联源远流长。有些对联幽默恢谐,讽刺挖苦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地,可以佐餐,可以助茶,可谓休闲佳品。  相似文献   

20.
别当守财奴     
梁小民  晓慧 《新智慧》2005,(10):41-41
古今中外有许多寓言都是讽刺守财奴的,法国作家拉封丹就写过以守财奴为嘲讽对象的“攒钱人与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