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来考夫(Lakoff)的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理论建构的积极意义。但是,隐喻理论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过程都充满了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概念隐喻是一个虚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的意义成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存在的基础不是输入激活跨域映射,而是输入激活概念整合空间的认知推理,因此,其新创意义的生成是超字面意义的整合,是空间整合推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古典修辞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隐喻,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知思维和智能发展的奥秘。系统功能语法学派认为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也发生在语法层面,Halliday的语法隐喻观更全面地阐释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它是通过人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通感也是一种隐喻,它的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的感觉。视觉是人类五种感知觉中最高级的一种,视觉隐喻将视觉感知的词汇从单纯的基于身体经验的视觉范畴投射到非视觉的抽象思维范畴,体现了从具体的认知域向抽象的认知域投射。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比探讨英汉语中视觉隐喻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角度,基于语料,分析了法庭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其他语言变体相比,法庭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具有如下特点:多以明喻的形式出现,始源域和目标域往往具有上下义的关系,始源域的选择受到目标域的限制,大多以口语形式出现.出庭人员谨慎地使用隐喻表达,较多出现于法庭演说和法庭辩论阶段,较少出现于提问和交叉询问阶段。  相似文献   

8.
概念融合是隐喻意义构建时一个突显的动态心理过程,它体现本体与喻体两概念系统的整合重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隐喻意义构建时干扰概念融合的多个因素,以揭示人们的认知模式和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9.
隐喻理论是近年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前沿理论模式。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概念隐喻在友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多义词汇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章主要根据三本伊朗谚语书籍和谚语使用者的信念、想法和价值观对隐喻反映为研究依据。通过调查三本书籍,得到多达4710条的谚语,在内容上有56条颜色词谚语被选择分析。结果表明,颜色词谚语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波斯谚语中,而是站在积极内涵和消极内涵这两个方面。由于隐喻表达有科学的形影不离和非科学的文章这两个特点,语言使用者因此被建议要在不同的领域中对这些表达有足够的认识。(本文是对Mohammad Aliakbari;Fereshteh Khosravian的A Corpus Analysis of Color-Term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ersian Proverbs的翻译,其中部分内容稍有改动,但整体力求做到忠于作者的表达思想,如有翻译不合理之处,请各位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我们发现商务语篇中的隐喻在本体范围和喻体范围之间存在系统对应关系,商务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呈网络系统状态,这两个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概念隐喻在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我们还发现商务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的化倾向性,即不同化和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所存在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个人的图试结构对概念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通过概念化隐喻,把具体源域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目的域,从而达到利用已知经验理解未知事物的目的。文章基于国外认知语言学提出的概念隐喻"思想是食物",借助语料库来分析汉语中的"思想是食物",揭示隐喻强大的阐释力以及汉英两种文化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中美政治演讲中。试图通过对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隐喻,从而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的政治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整合理论看人体量词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汉语中量词的隐喻现象还没有引起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汉语中人体量词与名词结合时产生的隐喻意义,并借用福科尼尔和特纳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人体部位量词隐喻的理解过程和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正日益成为词汇研究与教学的热点。该研究以商丘师范学院英语专业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就隐喻意识和方法对词汇学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概念隐喻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领悟和掌握词汇知识,促进学生词汇深度习得,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极大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粉墨登场的人物形象超过600个,其中超过300个有名有姓。关于小说人物名称的研究不胜枚举,但讨论重点一直被放在谐音这种命名手法上。本文尝试将概念隐喻理论这一探究语言与思维模式关系问题的理论工具运用到人物名称分析研究中。深层次地探究作者文字中隐含的思维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与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100篇英语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进行分类整理,并总结出概念隐喻及其汉译的规律,从而提出相应的汉译策略,期望帮助目的语读者掌握有关经济文本中的概念隐喻,加深对经济文本的理解,同时提高英语经济新闻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隐喻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是内化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思维结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呈现出相同或相异的隐喻表达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有效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理解异族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文化的异同,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汉语诗歌为例,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其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诗歌的语言是隐喻性语言,通常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概念隐喻.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同样有指导作用.本文作者提出,诗歌翻译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既有可能实现基本“对等”,也有可能产生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