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竞争时代序幕的揭开 80年代后半期,日本开始由资金不足时代转入资:金充裕时代,加上实行低利率政策,日本走上泡沫经济轨道,大量过剩资金涌向股市、债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时,股价、地价跌落,日本金融业爆发了一场以不良债权为主要表现的严重金融危机,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金融机构挤兑风波和倒闭事件。不良债权数目之大、涉及金融机构之广、  相似文献   

2.
近来,日本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各种金融产品,向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迅速增长。今年1月底,日本金融机构仅向在亚洲和中东欧地区投资的日本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就达到近20万亿日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为16年来的最高水平。从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判断,日本金融业已经脱离困境,重现活力。泡沫经济破灭曾给日本金融业带来灾难。20世纪90年代末期,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暴跌、企业大量倒闭给日本金融机构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低下,导致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日本大型上市银行以及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日本金…  相似文献   

3.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五日宣布,一九八七年美国银行倒闭数达到一百八十四家,创下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主要是银行的能源贷款  相似文献   

4.
刘元  韩冰 《中国金融》2004,(17):61-62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了战后首次金融机构破产风潮,截至90年代末期,日本有城市银行1家、地方银行7家、信用金库6家和信用组合72家以不同方式宣布破产。在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大量破产,对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日本金融监管当局针对不同情况,本着成本最小化和市场化原则,采用多种处理方式对破产金融机构进行处置,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教训: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全面回顾了战后日本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历程.对20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到泡沫经济的形成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根据日本的教训提出了大国崛起不等于泡沫经济、扩大内需不等于扩大总需求、放松银根不等于放松监管、放松规制不等于放松监管、金融稳定不等于金融机构稳定等五个不等式结论。  相似文献   

6.
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邵斌1997年11月对日本金融界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月份。11月3日,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破产;17日,第十大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宣布解体;24日,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倒闭;26日,德阳城市银行关门停业。一个月内,4家金融...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泡沫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无论是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还是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我们不难发现:股票和房地产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经济过热是泡沫经济产生的温床,而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对泡沫经济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11,(6):80-80
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五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年初以来连续第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9.
日本寿险的多米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4月25日,日产生命的倒闭带动了日本保险业的一连串动荡。接着是1999年6月东邦生命“退出”市场竞争、2000年5月第百生命也“退出”市场竞争,倒闭危机酷似瘟疫蔓延,2000年10月9日千代田生命保险破产,10月20日日本人寿保险业的中坚企业、排名第11位的协荣生命保险公司因深陷经营危机,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了“更生特例法”的适用申请。短短10余日里两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接连破产,这在战后的日本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国外主要经济金融危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中国金融》2007,(19):54-55
泡沫经济和外部冲击是一百年来经济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宏观调节措施,试图"熨平"周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已不明显。金融危机是指某国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如利率、汇率、证券、地价、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又可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处理银行不良债权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还处在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银行实行“产业金融”为主,主要为企业服务。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基本完成了积累,自有资金增加,居民储蓄增多,社会资金逐渐由短缺转向过剩。八十年代中期,“金融游戏”使房地产、股票、高尔夫会员证成为投资热,当时的一些泡沫经济的宠儿,大举涉足不动产、建筑业、高尔夫球场及其他一些金融“夹缝”产业。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成为日本各金融机构的沉重负担。1992年,日本经济稍有回升,政府却采取了紧缩财政、提高消费税等措施,让银行获得更大…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宏观Macro存准率年内五度上调外汇流入或高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俨然已经成为央行今年的月度工具。央行5月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11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3.
日本泡沫经济从生成到崩溃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大体上可以将其概括为是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外在压力下国内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后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经济的特征表现在:国富(国内总资产)逐渐萎缩,通货紧缩日益明显,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破产成风以及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居高不下。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景气回升的政策措施,但是均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0日,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突然宣布倒闭。这是日本首家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金融机构,也预示着这场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正在向亚洲保险行业袭来。大和生命保险倒闭案已经为中国保险行业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倒闭的内外原因及背后的症结,并从中得出了对中国保险行业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审慎有序地开放海外投资渠道;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推进评级机构向公允性、独立性及专业化发展;提高政府监管绩效;积极防范全球金融风暴向中国保险业传导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非 《中国金融》2004,(13):65-66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银行业产生了大量不良债权。由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以房地产和股票作担保从银行贷款的企业纷纷倒闭,银行的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巨额不良资产。据统计,1992年底,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的总额约为40万亿日元,1998年9月底上升至87.5万亿日元(而穆迪评级公司估计的数额为130万亿日元,标准普尔估计约为150万亿日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的15%至20%,约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30%)。至2002年3月底,日本民间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仍有52.4万亿日元,比2001年又增加9.5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16.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东南亚金融风暴,金融机构倒闭事件频繁发生。世界上诸多大银行、大金融机构的倒闭与严重风险损失,无不与管理不善,监督检查不力有关。英国巴林银行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业绩,曾享有“贵族银行”的美称,却因年仅28岁的里森违规经营,内部监督不力,造成这个具有233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倒闭,使整个金融界为之震惊。日本大和银行因其纽约分行职员井上俊英长达11年的舞弊行为造成10亿美元的亏损,原因和巴林银行类同。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之——山—证券公司1997年11月宣布倒闭,也是违法违规经营,缺乏  相似文献   

17.
王莉 《中国外汇》2006,(10):38-39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输出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由此迈开了中国银行业利用外资的步伐。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1985年,在厦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进入90年代以来,外资引进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外资金融机构亦呈现出加速涌入的势头。仅1995到1996年的一年时间里,就新批准设立了30家外资银行,l家中外合资银行,此外,还批准设立了14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外国银行分行达到了近200家,法人机构十余家。由此可见,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外资银行分行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子行和合资银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与我国金融开放之初,监管能力有限相关。分行有来自母行的信誉担保,并对其承担主要的监管责任,相对来说监督较为简单容易。但近几年银行倒闭事件的陆续发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由于分行形式的外资银行风险状况是同总行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资银行分行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字     
《中国税务》2011,(6):5-6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本次上调大约可锁定商业银行3700亿元资金。至此,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19.
高圣智 《金融研究》1997,(11):66-69
日本版金融“大爆炸”述评(下)———从“大爆炸”看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成败高圣智日本型金融体制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日本内外环境的变化,其金融体制的负面作用日趋显著,以致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崩溃给日本经...  相似文献   

20.
政策     
《证券导刊》2011,(17):6-6
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本次上调大约可锁定商业银行3700亿元资金。至此,大型耐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