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和主导产业。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19.8%,居世界之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昔日的"世界工厂",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彭银 《中外企业家》2012,(8):58-59,119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但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再工业化的政策,目前出现了其制造业回流的迹象,本文试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并揭示其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选择地引进 有目标地赶超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整个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能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如何利用好世界制造业这一轮战略性转移的大好机遇,有选择地引进、有重点地吸收、有目标地赶超,把利用国外先进技…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这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转移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战略选择。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 (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但缺乏核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这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转移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战略选择.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但缺乏核心技术,整体的技术能力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工艺和设计落后,装备制造水平低."中国制造"产品由于质量、技术含量和价值量太低而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内的制造业企业要想与国外公司比高低,必须在技术创新方面寻求出路,只有拥有了高新技术,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王瀛 《英才》2012,(6):62-63
经济危机之后,回归制造业成了很多国家的共同课题。当欧美国家复归"再工业化",试图重振制造力时,中国却在资本逐利中迷失着"传统优势项目"。正像美国曾经的经历转变,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服务性经济",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制造业走向"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7.
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导致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充分暴露了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脆弱性,使欧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回归与再工业化战略,成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恰逢一些有利时机,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等,这些条件增加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从2009年4月奥巴马总统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构想开始,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目标、思路、框架和措施逐渐清晰,重振制造业已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8.
“再工业化”重构全球制造业版图 产业革命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这是不变的规律。工业革命期间,制造业产业迅速从英国转向欧洲大陆和美国。二战后。制造业产业从美国迅速转向日本,又从日本向东南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转移,随后转向中国,近几年出现了向东盟五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转移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内部面临着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现、原有比较优势逐渐消退等矛盾。加快推动制造业战略转型,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借鉴他们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便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因工业化而进入高速发展期.制造业向来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和发展引擎。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世界油价及原材料价格起伏等因素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发生动荡.经济整体发展出现放缓现象及不确定态势.世界制造业发展也趋缓;与此同时,在纷繁复杂的变化当中.世界制造业涌现许多新技术.行业发展出现新特点和新趋势,一些制造业先进国家制定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并取得成效.推动世界制造业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加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凡是扮演过"世界工厂"角色的国家,如十九世纪的英国,二十世纪的美国和日本,都有着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一是能够在全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二是能够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并能够领导全球市场潮流;三是能够在国内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体系.这些特征的形成过程,也是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以建立"世界工厂"的过程,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即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政 《上海质量》2014,(4):22-27
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制造业发展态势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下,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美国再次成为掀动制造竞争的动力源,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工厂",就必须要具备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技术创新的能力、政府有效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否应该成为"世界工厂",这些问题在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很多争论。文章首先从"世界工厂"的定义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引进到创新的发展路途 目前日本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29%,与美国的31%相差不多。制造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石,产值占该国总产值的比例为19.5%,也是日本产业研究开发的主要承担者,技术开发及其实用化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日本的研究开发以企业为主,而在民间企业的研究开发费中,制造业所占比重高达近90%,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产值来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产品,这个比例较世界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它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母机性"的生产手段,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了继钢铁  相似文献   

18.
谢泽锋 《英才》2012,(8):94-95
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如果中国不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将错过提升竞争优势的"时间窗口"。"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这是美国的经济复苏口号。与中国意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美国选择了一条中国曾经走过的道路,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重新开始动工。有分析称,随着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成本却在提升,一些制造业可能会流回到美国。而这些制造业搭载的3D化模式以及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将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更难以超越。美国知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他将这种新型的工业形式称作"第三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9,(4):29-3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演进背景下,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主流趋势,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整体水平不高、行业不均衡、区域不均衡、意识能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制约因素。面向未来,必须坚持精准化、协调化、融合化、开放化、长效化五个方向,根据制造业企业类型实施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打造"平台+企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促进官、产、学、研、企资源整合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融合,增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动力变革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不仅是诗人、思想家和作曲家的国度,更盛产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并以其登峰造极的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和汽车业而享誉世界。这是一个理性和浪漫同举并重的民族。曾经身份卑微的"德国制造",在英国工业雄霸天下的时代,毅然崛起并取而代之。目前,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