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袁占亭 《发展》2008,(7):24-25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核心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白银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凝练项目、壮大产业、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过度开采,导致许多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并且引起了若干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污染严重等等,如何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就区域发展战略下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进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3.
过去几十年里,包括山西在内的各个资源型省份或地区,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伴随着资源开发而生的各种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这些资源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等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首先,政府要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搭配,找准金融支持的着力点,使资金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和领域;其次,金融机构要着力调整信贷结构,突破金融锁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最后,企业在利用传统方式融资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还要借助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规避融资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唯如此,才能及时推进资源型经济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区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面临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均衡、科技投入欠缺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下,更新发展理念,完善产业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人才才能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收益分配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认为资源收益分配的不合理是资源型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进而从资源收益分配的主体结构、投资结构、收益构成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一、优化提升资源型工业是实现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资源型工业是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和资源富集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长期发展和积累形成的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
罗帅 《辽宁经济》2006,(8):30-31
2001年12月8日,国务院将辽宁省阜新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四年多来,阜新市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规模、最好的效益走出了单一的资源型发展的老路,真正实现了科学转型、科学发展、由单一的矿业城市而转为多元的矿业城市。  相似文献   

9.
王真福 《发展》2011,(10):12-12
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战略重点”之一来抓,使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鲁尔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打破资源型产业自我强化、单一发展的局面;促使要素递进、产业层次递进、产业关联演进和产业组织优化;弥补产业结构缺口和落差;提升产业重组、升级和支撑能力;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资源型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庆胜 《浙江经济》2004,(23):14-15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浙江已步人经济发达省份和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与此同时也较早地感受到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诸多矛盾和安全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视和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顺利建设“平安浙江”,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资源禀赋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负相关的现象,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对当地资源的过度依赖。文章选取了五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对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转型路径做了对比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主要有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化和产业替代三个方向,实际中则是要结合当地资源现状和优势选择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经济是对以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支撑,由资源性产业为主体构成的产业集群及其经营活动的总称。资源型经济一般产生且存在于各种自然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山西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地下埋藏有各种丰富的矿产。煤炭、铝土等资源的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他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的储量也列全国前茅。而且地上的人文资源在我国也首屈一指。山西的工业体系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其经济量在山西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山西经济的命脉。因此山西的经济属于资源型经济。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经济转型是当前资源型县域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介休市2015年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探求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赵海东 《北方经济》2012,(Z1):59-60
正内蒙古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地位。2002年以来,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强大的市场需求,内蒙古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2002-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居全国之首,经济总量在各省区的位次前移至第17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7位(内蒙古统计局,2010)。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内蒙古产业发展不充分、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历史现象。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日趋枯竭,众多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传统产业衰退、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等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共同面对的一个紧迫而困难的重大课题。莱芜市是以开发利用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也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课题。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这些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由于粗放型、无节制的资源开发,正在逐步陷入资源枯竭期。  相似文献   

18.
莱芜是以开发利用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深度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莱芜作为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制约,加快转型成为全市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宋芳 《发展》2006,(8):49-50
"十五"以来,甘肃经济发展比较快,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甘肃的发展还比较滞后.随着资源支撑能力的减弱,资源接续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发展阶段看,甘肃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差较远,全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甘肃还处于工业的初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是在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甘肃则面临着实现总体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笔者认为,今后5至15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着重解决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经济影响下的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资源型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两者相结合角度出发,研究资源型经济影响下农民和煤矿资源开发者发展意图的差别所造成的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行为和煤矿资源开发者行为的冲突,矿产资源开发者选择破坏资源环境行为发展路径和农民选择保护资源环境行为发展路径。这两种发展路径决定着只有建立煤矿资源开发者和农民良性互动发展机制才能保证资源型经济影响下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